«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2版 PDF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
遗址现场讨论会"在运城召开

本报讯 5月6日至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讨论会"在运城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上海、陕西、浙江等8省市考古研究所的60名专家学者,先后用两天时间,实地参观了襄汾县陶寺和我县周家庄、崔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现场,并参观了这两个遗址的出土文物。

会议最后一天,专家们在运城空港度假村进行了座谈研讨。

研讨会上,大家首先听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向明博士所作的"周家庄遗址考古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周家庄遗址发掘的背景。二、2007—2015年周家庄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三、周家庄田野考古成果及初步认识。

周家庄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探明面积仅有10万平方米。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课题项目启动后,国家博物馆对涑水河流经的5个县市进行了为时5年的重新调查勘探。调查结果表明,周家庄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现在绛县县城的面积,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的特大型遗址。从2007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开始对周家庄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经碳14测年,周家庄遗址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1750年之间。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最大的史前遗址之一。发掘中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并确认了一条龙山期的大型环壕。东壕沟口宽多在12米至15米,沟底距地表多为6米至9米,仅东壕沟南北长就2000多米,东、西壕沟之间宽1000米至1400米。专家们认为,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在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的新石器时代是很难想象的。到目前为止,考古队共发现龙山晚期墓葬近300座,其中100余座成排的儿童瓮棺葬,是非常罕见的。

今年,考古队在崔村新开探方17个,面积17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房址、陶窑、灰坑、窖穴等。

在听取与会专家热烈讨论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作了总结发言。他要求在周家庄遗址发掘上,要加强多学科协作攻关,应用DNA、碳14测定等高科技手段,研究陶寺遗址与周家庄遗址人群之间的关系。王巍强调指出,周家庄是整合该区域的最高统辖中心。周家庄遗址对于探索本地区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起源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遗址发掘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大家都期待今后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

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波,副市长陈竹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晓刚分别参加了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