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6版 PDF
蜕变的乡村
路 扬

我们村分东堡和西堡,两堡之间有一片空旷的开阔地。地的北面是一座上百年的旧庙宇,南边是村里的小学校,当时村里穷得没钱盖公共用房,大队部、代销点、保健站都挤在庙里办公。庙门前有片椭圆形的泊池,算是村里唯一的公共设施,男人下晌涮脚,女人平时浣洗衣服,都会聚集在这里,天热时蚊蝇肆虐、浊气熏天,老远都能闻见刺鼻的臭气。现在上述景况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新颖时尚的民居,或青砖红瓦的双层高厦,或红砖蓝顶的精致平房,色彩各异,错落有致。比较统一的建筑是家家门楼都比早先高大了许多,伟岸宽挺,阔绰大气。郝强说盖大门楼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出小卧车。

过去只是听说我们村小车多,究竟多到什么程度便不知晓。我问郝强全村到底有多少,他说没统计过,估计200辆出头吧。我说平均3户就有一辆?他说差不多。我问好车多吗?他说路虎、宝马、奔驰都有,最孬的也在十几万上下。我暗暗伸了下舌头,说不清为故乡的富有是自豪还是羡慕。

最让村里人自豪的还是村中那条贯穿东西的大马路,宽阔平展,笔直修长,把东西两堡紧紧连在一起,侧柏白扬竖依在马路两旁,迎着秋风轻轻的吐翠摇曳,向日葵般的路灯,晚上又会变成玉树银花流光溢彩。随着商品经济在乡村的熏陶,马路早已成为乡村繁华的街道。沿街村民纷纷把临街的屋厦改造或重建成门面房,开起五花八门的商亭店铺,象粮油店、蔬菜店、副食店、百货店、蒸馍店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其物品也是琳琅满目、物丰货盈。

顺着街道向前走,会不断碰上一群群潇洒俊逸的小伙子和打扮时尚的姑娘们,同我们照面时,他们会先向郝强打个招呼,然后同我这个"陌生"人寒喧一声,走过后又疑惑的回过头围在一起猜测。最愉悦的当属或聊天、或散步、或聚在一起玩牌的老年人,阵阵哄笑过后,向你传递出他们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神情。村里新建了座大门,郝强要我一定去看看。我们向村口走去。

村门是乡村的招牌,也是贫富的象征,听郝强说投资不少,规模和标准在方圆几十里内数一数二。来到近前一看,确实够气派的。门楼是仿古代牌楼式造型,青石材质,卯榫结构,工匠们在地面上先走完凿割和雕刻程序后,再开来大型吊车在空中组装和砌接,抬头仰视:门楼挑檐俏挺,横脊厚重,柱石坚实,雄狮威猛,给人一种即精美雅致,又伟岸雄浑的感觉,门楼正面刻着这样一副对联是:衔晋水千年龙苑腾福运,兴柳塬百世贤达播惠风。

晋人陈寿曾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说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在此我也衷心祝愿故乡永远播惠风,腾福运,乡亲们能够尽快走进更美更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