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4版 PDF
引进人才 扩充设备 持续研发 深度加工
绛县古茶树增至480株 张林静教授一行再次实地考察

本报讯 5月31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林静一行5人再次来到绛县,对当地去年发现的千年古茶树进行深度考察。

去年5月,县政协委员、山西绿叶钙茶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佩峰偶然在绛县尧寓村发现了一种树龄较长的稀有树种,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鉴别经验,初步认定这是一种古茶树。随后,他组织人员以尧寓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庄进行延伸调查,发现这一树种在当地多达250余株。于当年8月中旬,王佩峰向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交了6个树叶样本进行分析测试。经张林静教授等研究人员现场考察,反复测试研究,发现此树种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钙、镁、铁、锌、硒等多种元素,且含量较高,其中钙、镁和铁含量分别高达43.4%、59.7%和39.9%,并富含微量元素硒,确定是十分珍贵的古茶树。新华社、《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黄河晨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在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张林静等专家的鼓励和帮助下,王佩峰投入资金千万元,决计深度开发这一古茶树。将研发人员扩充至20人,沿裴家山、冷口峪、寨子沟一带,延伸考察统计,迄今已发现的古茶树增至480株。接着,他又从安徽聘请了茶叶专家王守业先生坐镇指导,从浙江引进了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在早春3月组织茶姑娘进行了采茶。在研发的过程中,随时与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张林静教授沟通,咨询请教。

为了科学有序地对古茶树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王佩峰的邀请下,5月31日,张林静教授一行5人不畏辛劳,再次深入到我县的山底、马堡、郭堡、冷口峪、半坡等地,通过现场测量、采集标本、详细统计,深入了解了古茶树的立地条件、植被状况、特征特性以及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前景,在此基础上,唤起人们了解、关心和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增加古茶树片区农民收入,造福子孙后代。

张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