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6版 PDF
奶奶家的端午节
高晋旭

当金黄的小麦铺满大地,奶奶家附近的农户会来厂区的马路上晒麦子。记忆中,身材消瘦的奶奶这时便开始为端午节忙碌了。

奶奶先从集市买来各种颜色的线,然后盘腿坐在床上把线一缕一缕放好,分线、整线,开始为几个孙子孙女搓五彩线绳,端午节带在手腕、脚腕上,奶奶说:"五彩绳,要等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才能解开,带上五彩线不怕虫子咬。"

奶奶最拿手的是做香囊。在选好的布料上剪出图案,然后反面相向,顺着边际缝好,留下一个小口,再慢慢将正面仔细地翻出来,塞进棉花、香草、朱砂,缝好留口即可。软蓬蓬系在腰间,清香,舒适。奶奶手巧,像变戏法儿似地做出各种造型的香囊,比如:葫芦、公鸡、青蛙、锂鱼、祥云等,有的还要绣上图案。小妹很调皮,总缠着奶奶要最大的,挂在腰间,脖子上也要挂一个,手里还要再提一个奶奶用五彩线缠绕的四角锥形的大香包,一边悬着两条红穗子。带到外面,惹得大人们都笑她,却引来好多小伙伴羡慕地围着她看。

端午节当然要包粽子,粽叶和糯米必须提前泡好。记得奶奶家最盛大的一次包粽子是奶奶用类似洗衣服的大铝盆泡粽叶,宽宽长长,可谓壮观。糯米提前两三天用清水泡上,每天换一次水。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婶婶们都来奶奶家帮忙。她们边聊天边包粽子,其乐融融。我不时在其间点缀蜜枣和花生。手法最熟练还得是奶奶,两片棕叶一扭,放进泡好的糯米,再添两三颗蜜枣、红枣间或花生、红豆,三两下滴溜溜一转就把粽子用白棉线扎好——饱满紧实又不会勒得太紧。煮粽子得四五个小时,还要焖一个晚上,奶奶说这样才能入味。等到端午节的早上,就能吃上美味十足的粽子了。一层层剥开粽叶,粽香、枣香、糯米香越发浓烈,雪白的糯米已经被粽叶浸得微黄中带绿,晶莹剔透,红枣、花生等煮得烂熟,隐约其中。大姑来了,又带来自己包的肉馅粽子、红豆粽子,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得不亦乐乎。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奶奶眼中的小孙子孙女们已经长大成家,有了各自的孩子,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忙碌让这些身在异乡的我们,只能在心里怀念儿时奶奶从柜子里拿出一串串色彩缤纷的香包时的惊喜和我们争先恐后争抢的情景;怀念五彩线缠绕手腕、脚腕时的欣喜,怀念奶奶家门前艾香和悠悠的粽香……

如今,又到端午,妈妈将煮好的粽子,一定先送到奶奶家,让她尝鲜。奶奶虽然年过古稀,身体很好,并且每天看书看报,养鱼弄花,神采奕奕,但我们怕奶奶受累,总告诉她不要给曾孙们做香包了,外面有卖的,什么样式都有。但奶奶还是要坚持做好多。

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这么执着,大概是多年来的习惯,亦或是一种希望和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