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禁不住悲情四起,妈妈去世后一年以来,偶尔在攘攘熙熙的大街上,看到一位满头银发、步履蹒跚、酷似我一生辛劳的母亲时,心中总是不能自已的怀旧,更令我深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含义。
2013年11月28日,对别人来说也算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它是感恩节。对我来说,更是一个终生都不能忘却的回忆。敬爱的母亲去逝已经21天,属民间风俗"去世老人的第一个节日"。本来,我想写写母亲,算是母亲一生对我们儿女付出的一些精神安慰,也算是觉得"母亲还在"的精神寄托。可是,农村老屋因为缺少了妈妈的料理,七零八落。亲戚朋友起来为母亲过"三七",仅来往接待就把我累的疲惫不堪。想想以前的日子,进门叫声妈,便有热饭热茶。这种至亲至爱亲情,从此对我来说已经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昨晚,我和大姐在南窑里休息,突然间,院里灯火通明,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为四点整,心生纳闷,便给大姐说:"半夜里,谁把院里灯打开啦?"大姐说:"你睡觉,我看看是谁?"姐姐披上衣服,刚进拐窑(窑洞与窑洞相连的通道)就听姐姐说:"这小家伙半夜不睡觉还玩哩……"我翻身起床,看见我的儿子手里拿着一把扫炕刷子,在母亲住的北窑里活蹦乱跳,十分精神,十分可爱。往土坑上一看,初春的阳光透过玻璃倾注在窑内,把母亲住了几十年的土坑照的很阳光、很温暖。此时,二姐坐在窗口,注视着院内的屡屡春色,又象是为母亲侍奉养老。母亲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左手支撑着头部,斜躺在土坑的北侧,母亲的身边躺着一个熟睡的孩子,一脸幸福的母亲注射着他。逢此情此景,我激动的吆喝着"妈,妈回来了啦……"一连几遍,母亲闻所未闻依旧那样的安祥与宁静……突然,妻子摇醒了我。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一个遥不可及的心灵之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妈妈生于1942年农历2月初4,今年农历11月初1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不吃不喝昏迷五天后与世长辞。妈妈去世时表情宁静,没有传说中人病故后面色苍白,狰狞可怕。妈妈一生对儿女、对亲人慈爱有加,直到生命最后留给儿女们仍然是慈颜善目的回忆。
妈妈一生勤劳节俭,家务活一直干到生命的终止。十月初一,是给已逝亲人送寒衣的日子,早上7点左右,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妈妈打的电话,"今天你回来烧纸吗?"我说:"回去哩!"妈说:"栓锁妈(邻居大妈)说城里电影院后边粮油店里棉籽油三块六一斤,你捎上几斤……"。因为需到单位办点事,九点钟我的电话铃响起,电话是大姐打来的,声音有些急促,"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看见妈的嘴有些歪……"来不及耽搁时间,匆匆忙忙往回赶,进了院门,母亲仍在地上捡麦子,我和妻子、姐姐给母亲更换了干净的衣服,在搀着母亲上车时,妈妈的双脚已经不听使唤,坚强的母亲嘴里一直喃喃着:"我怎么成这样了……"车子飞快的驶入县城红十字医院,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妈妈已经不会说话,经拍片检查,脑出血6毫升,随即住进生病监护室。两个小时左右,母亲脑出血106毫升,不省人事,深度昏迷,为防止不测,经亲人集中商量,母亲当日回家静养。
妈妈的坚强令我们感动,令儿女们敬仰。妈妈一生多风多雨,坎坷磨难,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挺过来。2000年中秋,我的哥哥、嫂子离奇失踪,四个多月时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家里丢下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妈妈白天不是白天,黑夜不是黑夜,和她两个苦命的孙子孙女支撑着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有上门要帐的,未见有欠钱还款的;有上门危胁的,少见雪中送炭的;有送风凉话的,少见提供主意想办法的。孩子上学要钱花,一日三餐要招呼,妈妈找人算卦,求神告庙,白天没心思,黑夜睡不着。11月底,凶手归案,在得知儿子媳妇同时被害的消息,妈妈几天内便成了满头白发。送别了短命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妈妈以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给两个孙子当起了妈妈,吃住在一起,直到结婚成家。
妈妈是一个治家有方的母亲。上世纪7、80年代,我们姐弟四人都在校上学,家里劳力少、开支大,为了孩子们吃的饱,上学有钱花。农业社生产里没有活了,她掏空在县城内摆个小摊摊,早出晚归。妈妈不会骑自行车,在路上碰见熟人就顺路坐上,没有熟人就跑着回家,县城至家五公里的路程,记载着母亲的血汗和艰辛。尤其是寒冬腊月,妈妈手上的冻疮就没有痊愈过。钱来的不易,她从来都舍不得在饭馆里吃碗饭,走的时候带块馍,在寒风呼啸的大街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晚饭后,妈妈才坐在暖炕上,拿出一天的营业收入,分分、毛毛、钢棒,她点了一遍又一遍;不是钱多的数不清,而是分分厘厘都凝聚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艰辛的日子总是过的很慢,四个儿女都成家了,她又成了儿女们的坚强后盾:孙子、孙女、重孙共11个,个个都是母亲的牵挂。2000年,随着哥嫂的不幸遇难,妈妈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关节炎、骨质疏松、高血压经常把母亲折磨的痛苦不堪,即使如此,她都舍不得休息。妈妈腿疼,跑路不便,去地里干活中午从不回家,一干就是一天。妈妈腰疼,在地里拔草时坐着一块塑料布一寸一寸往前挪。儿女们劝她不要干啦,她总是说:"我拔一苗草,地里就多长一点庄稼,闲着也是闲着哩……"
妈妈以宽容大爱破解了婆媳关系难处的难题。"天下婆媳关系最难处",这是多数人的共识,妈妈以无言的付出、长辈的宽容,母性的大爱处理好了婆媳关系,1998年春天,因家庭琐事嫂子一年多不理她,不搭话。1999年5月24日,嫂子在沁水下川收药时因车祸住院,妈妈赶紧去医院侍侯,端茶做饭直至出院。别人问及此事时,妈妈总是说:"她还小哩,年龄大了就好啦!"2005年下半年,我妻子许江因病三次手术,妈妈每日三餐精心调整,端上端下,变着花样改善生活期盼着儿媳康复。医生护士都感叹到:这哪里象是婆婆,简直就是妈!我们一家人在周末回家看望她时,是妈妈最幸福的时刻,偶尔给她买点好吃的,她说:"我吃了又不长个了,让孩子们吃吧!"媳妇帮她做饭,她说:"你们摸不着!"帮妈妈洗洗碗,她说:"不值得懂(弄脏的意思)手,你们忙忙的……"此时,妈妈早已把蒸好的馍馍,院子里摘下的时令蔬菜打好包,大包小包,鼓鼓囊囊,盛满了母亲的慈爱与亲情。
妈妈一辈子爱操心,大事小事整整围绕着儿女的幸福。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尤其是妈妈身体欠佳。2013年正月初三,我们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重孙一大家23口人,在县城一家大酒店举行了新春聚会,之后照了全家福。父母一生勤劳节俭,从未进过大饭店吃饭,在亲人的簇拥下显得很幸福。我和母亲说,2013年是我家的幸福年,一是妈妈引以为豪的孙女常莎将实现大学梦,妈说:"这妮子肯定能行!"二是重孙常可馨健康成长,聪明可爱。妈说:"门前门后有重孙的还没几个哩!我老百年之后胳肢窝里能夹个小棉袄啦……"
中秋节前几天,妈妈说:咱家的老房子你给翻新一下,趁你年轻,还能弄动,年纪大了退休的时候,好歹也有个住处。因为诸多原因,直到现在,老屋仍然在,母亲已仙逝,妈妈慈详的笑容摆在了堂屋的大桌子上,期待着她儿女们更加幸福的生活,关注着一个家庭的兴旺和发展。
在此,我想告诉我已去世一周年的母亲:您牵挂不已的重孙女在北京治耳病已经返回,效果出奇的好,孩子活泼可爱,是我们家里的大喜事;您一手带大的孙女考上了理想的全国重点大学,并且十分的优秀;您的儿媳因为在咱家里表现极好,今年被县委命名为"绛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成为乡亲邻里茶佘饭后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