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3版 PDF
伯父遗志 永远铭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李士昌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绛县雎村,位于中条山脉,山高沟多,地势险要。1938年日军进犯绛县,烽烟四起,绛县形成县城以南系中央军控制,绛县与阳城、沁水交界为八路军根据地,雎村以北遭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全县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夜袭日军时有发生。

雎村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尤其是清代修建的雎村桥,能通过汽车和大车。当时日军占领雎村,用刺刀威逼村民们修碉堡,筑工事。我的伯父李同科,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上级党组织为防止日军侵略县城,指示伯父把雎村桥挖断,伯父秘密发动群众,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雎村桥挖断,使日军的坦克和重型武器无法通过,侵略县城的计划落空。日军气极败坏,重金悬赏提供情报者。有个汉奸告密(解放后被政府镇压),日本鬼子把我伯父抓住,严刑拷打。伯父宁死不屈,被日军残忍杀害,还放火烧毁了我家的房屋。

全家老少被迫离村走上了颠沛流离的苦途。我父亲李因科兄弟二人,伯父牺牲后,伯母和我们一块生活。父亲和大哥给地主打长工,二哥到东山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三哥当了一木工的学徒,母亲带着我去邻村讨饭,常以这种方式给八路军巧妙传递情报。我八岁时,成了村儿童团的一员,站岗、放哨、张贴标语、演出节目、宣传抗日,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一次,一区区长郭璞派我和一个叫李小狗的小朋友去送信,途中遇日伪军盘查,小狗钻入山沟的一个洞里,我被日伪军打的鼻青脸肿,好在那封信藏得严实,没有失落。任务完成后,八路军首长夸我是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岁月匆匆,转眼抗战胜利已近70周年,我也从一个孩子变成了老者。然而,无论解放后走进校园学习,还是此后参加工作,乃至退休以后,我都一直继承伯父的遗志为动力,刻苦学习、兢兢业业,为国家建设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简介 李士昌,1937年生,绛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主任记者。1956年参加工作,任山西省政府省长办公室秘书,1958年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历任临汾县委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公室副主任、广播站站长、临汾地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临汾地区科协主席、党组书记。《科技与信息报》社长、《新闻天地》杂志编委主任等。

1976年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86年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评为山西省先进新闻工作者,1997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