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6版 PDF
又逢重阳话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以阳爻为九,故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因两九相并,又名"重九"。

有关重阳节的来历,叙述颇多。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月日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意享宴高会。"每逢重阳时,正是金秋送爽,风霜高洁,丹桂飘香之际,这时最适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的时节。

历史总是这样的厚重和鲜美。在我国,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己形成此节,到了汉代逐渐开始盛行。开始是以登高宜避凶的说法居多,渐渐成为习俗。

1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纪》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高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盖始于此。"说的是东汉时,汝南有个叫桓景的,跟随道人费长房游学。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中有灾,得赶快回家,要让家中每人制一个绛色囊袋,内装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桓景照此办了,到晚归家时,果然发现家中牲畜都暴死,人皆幸免。从此重阳登高、饮菊酒、佩茱萸之俗逐渐流传开来。

后来此事传入皇宫,皇帝和文武官员也相继效仿,重阳的节日氛围越演越烈。晋葛洪《西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见西汉已经有了此俗。所以重阳是先于民间,然后再传入皇城的……

2

登高成为重阳节的重要风俗和活动内容。自汉代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文人墨客作诗诵文,悠然自得。同时,一些身居雄心和图霸业的人还借此笼络人才。如南朝宋武帝刘裕未得位时在彭城率众群僚登项羽戏马台;南朝齐明帝在永明五年下诏出商飚馆登高宴群臣等故事都成为史典。

到了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重阳为节令。到了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岗等处宴聚。"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登高聚情,他们歇酒赏菊,挥笔作诗,使登高开始演化,摆脱了重阳消灾的习俗,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峰回路转;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唱震撼万物。

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在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还专门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有的地方重阳前后还要举行观赏菊花的大会。此风一直流传到至今。重阳这一天,人们就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传统的风俗。

3

重阳赏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的节目。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秋菊高洁的品格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花儿朵朵,形态各异,清芳幽香,给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据说到了宋代,赏菊便成为一时盛举。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黎民百姓,都要赏菊玩花。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会等层出不穷。其中规模最大,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从早到晚,灿然耀眼,还有点菊灯的,如同闹元宵一样。"

古时的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之俗,这在汉代已经存在,晋人周处在南京写的《风土记》中说:"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菊花会。"说明在东晋时,南京已有登高之俗。不仅登高,又饮菊花酒。

据说古代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造的。人们在重阳时节,采下初开的菊花和青翠的枝叶,与黍米和在一起酿酒,酿成后一直保存到第二年重阳食用。《梦梁录》则说:"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年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说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从今天的中医学角度看,菊花酒确有明目、治头昏、降血脂的功效,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阳佳节,在登高赏菊之余,饮上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会增添节日快乐的情趣。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也尚未不可。在我们小时候,常常是把茱萸放在香袋里,挂在脖子上,还有女孩把茱萸插在头上的。除了佩戴茱萸,有人也有头戴菊花的,还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的。

糕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时节令食品。历史上重阳糕经历了多次变革:汉代时叫"蓬饵";唐朝时叫"麻葛糕"和"米锦糕";宋代时叫"菊花糕"、"重阳糕";清朝时则叫"花糕"。因为"糕"与"高"是同音,"万事皆高"之说就成立,就像今天把八说成发的一样。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意义独特。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也被用于馈赠,颇具礼俗意义。

4

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是一个敬老的日子。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从2006年5月开始,我国已经正式把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敬老助老的风气。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如今,我国有一亿多老年人,老年人为国贡献了一身,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值得全社会尊敬和爱护。重阳到了,适时组织他们开展户外健身,组织青年志愿者陪伴老年人观景赏花、登山健身和文娱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民俗活动,让老年人备感温馨的日子,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只有在重阳节,应该让这美好的一天成为老年人的年年月月中的快乐每一天。

有哲人说:"人到老年,阅尽沧桑,如长江入海,恬淡浩瀚,境界阔大,他们的阅历和智慧,他们的经验和成功,他们的希望与渴望,都是一代年轻人和全社会应当顾及的。"是的,夕阳西下的故事人人都要讲,谁也避不开。

遍地夕阳红,幸福在其中。让我们在登高远眺时多一份感悟和礼赞,让自己的境界高起来。重阳节敬老活动与登高的两个主题是和谐统一的。只要让老人开心就是幸福,只要听到他们的笑声就是幸福,就是晚霞般的灿烂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