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6版 PDF
老照片里的知识农妇
◇ 刘玉栋

前些日子,与故友聚会,一直在外经商的发小张登峨神秘兮兮地把手机举到笔者面前,说这是我家里珍藏的宝贝。笔者饶有兴趣地一看,一副老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上有4排人,前3排坐10多个绣花偏襟衣服的少女,后排站着4个头戴礼帽,身着长袍短褂的男人。上部赫然写着:"闻喜县二区乔寺村女子小学毕业合影留念,民国二十一年"。发小张登峨指着前排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女介绍:"这是我妈。"致力于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笔者大为惊讶。80多年前乡下就有女子学校!嗣后,笔者请教曾主编过《绛县教育志》的退休教师李勇,对方回答:"民国中期,全县农村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能够上学的人很少,而女子念书的更是凤毛鳞角。此老照片是佐证当时农村女子教育的影像史料,弥足珍贵。"笔者由此得知,张登峨母亲,则是全县最早接受教育的女子之一。

乙未初冬,为征集《绛县妇女运动史》史料,笔者应县妇联主任王琳之邀,与朱绍绪、李勇先生专程到横水镇乔寺村拜访这位健在的知识农妇。刚进客厅,一位精神矍烁的女性老人迎上前来,与来客们热情地打招呼。用不着介绍,她就是拜访的对象。笔者打量,老人苍发齐耳,戴一副茶色眼镜,脸上皮肤细腻,举止得体,一看便是知识女性,看上去也就70岁左右。县妇联主任王琳拉着老人的手询问;"您老高寿?"老人指着客厅西面墙上的寿匾答:"这是2000年我过80大寿时晚辈们给我悬的,我今年95岁。"细看此匾,笔者知晓老人叫郝敏妍。

"您还记得这张相片吧?"郝敏妍从王琳手里接过老照片。虽然穿越了83个岁月,但老人思维敏捷,记忆超强,指着照片上的密密匝匝的头像,不假思索地指着前排右二眉目清秀的小姑娘说:"这就是我。"又指着每个人的头像,说出各自的名字。接着,讲述了自己出身与求学的经历:她民国10年生于本村郝姓耕读世家,7岁时,看到男孩子念书很是羡慕,央求爹要念书。她爹拗不过她,便与村里几个有文化的乡绅集资办起女子小学,她高兴地又蹦又跳,和村里十几个女娃背起书包上了学,小学设在村中戏台献殿后面的官院里。老师叫皇甫登云,闻喜蔡薛村人。女子小学里开三民主义、国语、算术、常识、美术等几门课,知识打开她幼小的心灵,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直念了五年。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区里保送到到闻喜县的女子高小,毕业时在全县名列前茅,成为全村文化最高的才女。

问起老人的生活经历,郝敏妍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陪同在侧的长子张更成介绍:我妈16岁与我爹张思信成亲,18岁生下我大姐张秀婷,养育了我们8个兄弟姐妹,每个年龄仅差2、3岁。从我记事起,我妈白日下地、做饭、洗衣裳,夜里纺线、织布、纳鞋底,我从来不晓得我妈啥时候睡觉。每年除夕,总是熬个整夜,为我们准备新衣裳。我们8个兄弟姐妹陆续成家生儿育女后,妈更忙活了,抱了这个抱那个,21个孙辈大都是她老人家抱大的,抱大了孙辈又接着抱重孙。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妈真是劳苦功高。"郝敏妍老人听了儿子的话,谦虚地摆了摆手:"自己的后辈,哪个都是心头肉,养他们、抱他们,都是应该的。"郝敏妍老人的语言虽然平实,但不难想像,在95个蹉跎的年岁里,她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文革"等跌宕不凡的历史时期,养育了这么多儿女,操持着这么大的家庭,会遭遇多少磨难,付出多少艰辛。

作为有知识的农家妇女,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二儿子张更虎介绍:"刚解放那阵,本村办扫盲识字班,请她当教员。县上了解到她有文化,教得好,要调她到县上教学。当时,由于妈已经生下大姐、二姐和大哥,拖累太大,实在离不开,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机会。由于妈晓得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一懂事,就手把手地教我们认字算数。我们念书后,总是抽空检查我们的作业,督促我们好好念书。所以,我们的学业都很拔尖,可惜我家成份不好,都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不过,由于我们文化底子打得实,都很有出息,其中三个在外工作,日子过得一个赛一个。受妈的影响,我们及后辈都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有6个孙子和5个重孙大学毕业,其中大孙女晓薇考取博士,现任中国外经贸大学教授。

二儿媳拿出一个红色的老虎褥子。指着上面栩栩如生的老虎介绍说:"这是我妈画的。我妈心灵手巧,念书时学过画画,画啥像啥。亲戚邻居家生下儿女,都要请妈画老虎褥子。这辈子妈画了多少老虎褥子,多得数不清。"年逾古稀的朱绍旭先生是郝敏妍的二女婿,曾任县卫生局局长。他介绍说:"岳母画画很有名气。三村五里经常有人登门求妈画刺绣活和鞋垫的图案,岳母总是有求必应。她画的有"莲生贵子"、"事事如意"、"鲤鱼钻莲"等图案,寓意吉祥,灵动传神。我已故的爱人根据岳母的画样,精心绣制了几十副精美的鞋垫,我要一直把这些鞋垫珍藏下去,传给后人。

趁旁人与郝敏妍老人说话,县妇联主任王琳从文件包里取出相机,给在座的留念。无意中掏出一张《新华每日电讯》。郝敏妍老人如获至宝,眼窝里放出光来,向王琳要过报纸,聚精会神地看起来。笔者看了看室内,已是下午,光线很暗,一般上了岁数的人很难看得清报纸上的小字,不由充满敬意地问:"您老眼睛能看得见?"郝敏妍老人把头埋在报纸里,边看边回答:"能,清清楚楚的,这报纸上登的都是新鲜事,看看有好处。"朱绍旭介绍:"我家里书多,知道岳母爱看书,常把她接到我家里看,她看书经常忘记吃饭。"笔者想:如今人心浮躁,喜欢看书看报纸的年轻人都不多见,何况95岁的农村妇女?难怪她性情豁达、健康长寿。

临别,礼数周全的郝敏妍老人谢绝劝阻,执意把我们送出大门。回望她散发着活力的身影,敬意油然而生:这样的老人,长命百岁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