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2016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重点:
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各项机制实现新突破

一是继续巩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成果。

按照《绛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努力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度、规划、指导、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所属专业职务职称、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系数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继续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民营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民营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以公办医疗机构为主导、公办与民营医疗机构相互补充、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制。

继续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人均筹资标准由470元提高到530元;全面推广门诊统筹,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县、乡、村的医疗机构,适当调整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范围,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以及门诊总额预算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纳入报销的慢性病病种范围,巩固完善大病保险运行机制,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三是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采购配送机制。

全县政府举办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的监测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参保(合)人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立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基本药物制度。组建药品和耗材集中议价采购管理中心,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改革现行药品、耗材采购供应机制和价款支付方式,建立采购、供应、使用、监督衔接的带量采购、量价挂钩、同城同价的采购新机制,切实挤压虚高价格,提高回款周期,降低用药负担,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预留空间。加强对基本药物中标及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督,制定基药配送考核评分细则,完善短缺药品监督预警,建立“相对集中、竞争有序”的配送格局,切实保证低价药、妇儿专利药、急抢救药等药品供应,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合理用药。整合药具(械)管理服务资源,加强药政队伍建设。

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加大对基础较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扩建力度,逐步使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县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认真抓好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逐步采取实施分级诊疗标准、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和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实现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每所县级医院对口支援3-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纵向合作,通过人才扶持、设备支持等帮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五是加强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以“网络互通互联,数据集中管理,信息服务共享”为总目标,以居民健康卡建设为切入点,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我县智慧医疗建设步伐。统筹规划整合全员人口数据库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服务、双向转诊服务、预约诊疗服务、基层卫生整合管理等信息惠民示范工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在院间授权使用,确保患者信息畅通。拓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疗”的有效模式。积极实施内涵丰富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推动开展居民健康卡应用集成项目,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促进跨区域、跨机构就诊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六是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布局,增加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比重。

抓好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突出各医院的专科特长建设,努力改善专科医院短缺的状况。十三五期间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实施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能力提升建设。到2020年,通过改扩建,县人民医院保持二甲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安峪、大交、横水、南樊四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要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拓宽服务领域和辐射范围。2016年,力争完成郝庄乡、陈村镇、大交镇、冷口镇、卫庄镇5所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业务用房的建设。

七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在社区服务中心和红十字会探索医养结合养老中心成果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着力建设“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基地。推进老年病学发展,强化老年病诊疗管理,办好老年病科,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大力开展健康养老服务,优先将失能、半失能和空巢老人纳入签约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