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我市防震减灾建设能力

对于基层速报员来说,其需要报告的灾情内容主要是:(1)人员的伤、亡及地点等情况;(2)建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或破坏情况,牲畜死伤情况,对当地生产的影响程度及群众的家庭财产损失等;(3)社会影响:群众情绪,社会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破坏及影响情况等。

地震灾情的观察与调查

(1)《中国地震烈度表》简介

《中国地震烈度表》作为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7742-2008),于2008年11月13日发布,2009年3月1日实施。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中,规定了三类现象作为衡量地震烈度的指标,即“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现象”、“其他震害现象”,称为衡量地震烈度三类基本标志性现象。某一地方的地震烈度,可以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规定的三类基本标志性现象程度,定性地评定。

“房屋震害现象”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房屋所出现的震害现象。分别,A类: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房屋,B类: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C类:按照Ⅶ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

“其他震害现象”,一是指悬挂物和不稳定器物对地震的反应,如吊灯摆动、门窗响动;二是主要指砖烟囱和石拱桥的裂缝倒落损坏或破坏;三是自然环境震害现象,就是地面土层的裂缝、塌方、喷砂冒水和岩层土层的滑坡、断裂等等。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中,涉及数量统计,要注意关于数量词的特定含义。相关的国家标准中的界定是:“个别”为10%以下;“少数”为10%~50%;“多数”为50%~70%;“大多数”为70%~90%;“普遍”为90%以上。

《中国地震烈度表》是调查震害现象、评价地震灾害影响的有效工具,也是群测群防速报员观察、调查与判断地震灾害程度的依据。

绛县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