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6-7-8)
我为我的家乡点赞
◎ 冷口乡宋庄小学 樊慧娟

我的家乡坐落在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绛县冷口乡最西端的宋庄村。儿时的记忆中,村里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村民们除了在田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微博的农作物收入来维持生计外。偶有经济头脑的人们会到村旁的涑水河里淘沙,到南山上放羊,收入可能会高一点。看一个村的好坏,就是要看村里的学校。我的母校始建于五六十年代,“破烂不堪”是我唯一的记忆。我的小学生活就是在这样一个学校里度过的。

在那个年代里,家家户户都是孩子特别多,多则五六个,少则也有两三个。家长每天忙了地里忙家里,孩子能吃饱穿暖就算好的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全凭自己的努力。更别提对学校有啥帮助和支持了,任凭学校破烂下去。

首先说学校的大门,大门上面有一个顶盖,这个顶盖还不如没有,因为它是用一根不太结实的圆木支撑,每过一次内心都要经过一次挣扎,唯恐由于自己的调皮撞到圆木上,导致大门坍塌。砸伤自己不说,说不定还要招来一顿责骂。院墙说有但不全有,说没有吧却又隔一截有那么一段,用“残垣断壁”“形同虚设”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周边的邻居不用打招呼,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当时的安保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经常有小年轻到学校骚扰。晚上,住校的女老师不得不用椅子顶住门,确保安全。学校的校舍七零八落,有北房12间,西房4间,院中间又有东房4间。全是土坯房。房顶上有大小不等的窟窿若干个,墙体有两指宽的裂缝。晴天,太阳光除了在窗户上照进来,头顶上也有,有时,我们就用小镜子反射头顶的光,让光线射到某个小伙伴的眼睛里,作为玩耍的小乐趣。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课上不成了,我们就站在摇摇晃晃的桌子上用盆子或碗接,大家有的忙着整理书本不被淋湿,有的两三个人一组把桌子凳子尽量挪到不被雨淋到的地方,有的站在桌子旁替换接水,吵吵嚷嚷,老师忙着维持秩序。现在想想也是童年一个有趣的回忆。

时间一直持续到2005年,国家实行了“危改工程”扶贫项目,上级部门对学校进行投资,再加上村干部筹资、村民集资,我校新建南平房16间。我清楚的记得,村干部外出筹资时为了节省开支,有时一天三顿都是啃方便面,喝白开水。村民为了让孩子们早日用上新教室,自发的到学校义务当小工。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多方努力,赶在2005年冬季取暖之前,全体师生如愿搬进了新校舍,有热心家长还在校门口鸣放了鞭炮。2010年,国家再一次为学校拨款,新建北平房16间。新垒院墙240米,更换了铁大门。至此,学生和老师们彻底告别了“危房”的历史,一座完整的校园诞生了。现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室窗明几净;平整的校园里绿树成荫;硬化的操场上健身器材随处可见;配备了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实现了“班班通”;电脑室、音美功能室、体卫功能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配备齐全;有一整套音体美器材、科学、数学仪器;人均50本的课外读物。城里孩子有的,我们学校都有。城里孩子用的,我们学校的孩子们也都能用上。而且,我校还有一支非常敬业的教师队伍,她们有着农村人的质朴与善良。她们的教学能力可能不比城里教师,但她们正努力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学习上,她们刻苦勤奋,积极向上;生活上,她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这些年来,虽然学校的校容校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学校坐落在村子中央,四周居住有农户,无论校内的卫生有多整洁,丝毫影响不到周边的群众,学校外面经常堆放着杂物,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今年以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城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校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经过这次活动,陈年垃圾被彻底消除,每天早上,学校里的师生打扫校园里的卫生,周边的人们自觉地清理校外卫生,学校与村民掀起了一场竞争的良好势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所有人的心声。现如今,村里的经济发展了,也富裕了,人们不再把精力放在一亩三分地上,而是更多地关注着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农村老百姓最大的转变。也是我的家乡最大的改变。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人们回来,看到家乡学校的变化,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家乡的变化可喜可贺,我为我的家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