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仰望文学这棵树
□ 李文龙

初夏时分,我与一些爱好文学的朋友结伴到人民文学家赵树理的故居——沁水县端氏镇尉迟村采风。大巴车从绛县出发,将我的激动和对大师的崇拜之情统统带上,内心有些好奇,更多的是一种敬畏。窗外高山、村庄、车辆、人流呼啸而过,因为马上就到赵树理故居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与他有关的话题。

我第一次知道赵树理的名字是小学时的一篇课文,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篇名为《田寡妇看瓜》的课文让我记忆深刻,许多年过去了,文中描写一位农村妇女在土改前后看西瓜的故事仍历历在目,她从一个侧面反应不同社会不同的人情变化。因为我也是农村出生,对农村发生的事情感受颇深,在农村经常会发生张三偷了李四几颗西红柿,李四又摘了王五几根黄瓜等等,这类事情的发生和《田寡妇看瓜》课文里主人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对我的影响深刻,每当有人提及农村发生鸡毛蒜皮的事竟然是那么熟悉,就像小时候徒步几公里第一次看电视,那种惊喜至今难忘,成为一种甜蜜的回忆。

经过一路的风尘,大巴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一块“赵树理故居”指示牌特别显眼,顺着箭头指示,我们沿着铺满石子的巷子往前走。古院落一座连一座,将巷子挤的又窄又长,两边墙壁上脱落的墙皮形成的坑洼不平,古色古香的乡村气息将我们紧紧笼罩在一起,大家纷纷议论沿途的所见所闻。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古院落门前,高大的院墙及门楼高高在耸立在眼前,薄一波同志亲笔提写的“赵树理故居”大字石牌屹立在大门左侧,给这座院落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从院落整体看,这是一座一进两院,前院已经毁坏,后院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西房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东南北三座二层楼房紧密相联,且都已经严重破损,在院子显眼的地方有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就像站岗的哨兵,告诫人们不能随便破坏院里的一草一木。院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保护,由此可以看出赵树理同志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影响力,他是全村乃至山西省人民的骄傲,他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榜样,他是文艺工作者崇拜的对象,他是一颗启明星为大家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院内还住着赵家后人,虽已年迈,但看到我们一行人,还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赵树理同志生前的有关事迹,言语之间无不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和喜悦。北房就是赵树理同志的出生地,也是他潜心写作多年的根据地,屋内还完整地保留着赵树理同志生前的原样,睡觉的床,伏案写作的桌椅,虽陈旧不堪,但是在主人的精心擦洗下依旧锃亮照人,有的伙伴忍不住在床沿上坐会,有的在桌子旁边趴一下,模仿着看书写字的样子,然后让随行的伙伴拍照留念,或许是想沾染一点先生的灵气,求得心灵上的安慰吧

故居里住的人讲,这个院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保护,就是赵先生的墓地也被政府重新修缮,列入省市重点保护区域。大家都想着,既然来了就去探个究竟也不枉此行,免得留下遗憾,于是我们一行人通过询问,在村人指引下来到赵树理的墓地。

赵树理的墓地位于尉迟村北边的半山腰里,从山下铺就的台阶往上走,路边有水泥制作的文稿模版,有著名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灵泉洞》等等,召示着主人生前在文学方面的丰功伟绩。进入墓区首先看到是赵树理的铜像,他端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村子里的父老乡亲,后面就是赵树理的墓冢,周围有不少纪念赵树理的汉白玉碑及碑亭,上面保留着许多人对赵树理怀念的题词。在浓密的树荫下我们看到市、县两级政府对赵树理墓地修缮及保护的重要说明,增加了我们这些来访者对逝者的敬畏,赵树理同志不愧是扎根农村心系大众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无愧于“人民作家”这个称号。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对赵树理同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外出求学,接触到新文学,受到极大影响,开始文学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在村当过人民教师,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家庄变迁》等。全国解放后,继续深扎根农村生活,笔缀不止,驰骋于中国文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每篇作品的问世都在表达农民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在今天看其作品,对于当代小说创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赵树理都能坚持真理保持一身正气,不畏惧强势,敢为百姓说真话,敢为百姓伸张正义,决不动摇自己的人生风向标,决不向浮夸之风低头,表现出高贵文雅风格。赵树理的刚正不阿,在文革中被污蔑为黑标兵,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最终含冤逝世,享年64岁。

64岁的作家应当是创作精品鼎盛期,而赵树理同志却是身陷囹圄不由已,过早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给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惋惜。金子总是会发光,公道自在人心,经过岁月的刷洗,党和政府最终为他平反,还他公道,还他清白,还他英名,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愿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古以来无论在那个行业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比如清代的武术家霍元甲,震惊世界武坛的李小龙等等都给人留下经久不衰的传唱,因为他们在武术搏击当中借鉴百家之长,创建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武术流派,在国家危难之时,在民族受辱之际,依然挺身而出,为民族争光,为国人出气,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让人赞不绝口英雄传奇,今日读来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谷稻大王袁隆平等等,都在不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赵树理应该也属于这类英雄,至少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赵树理的一生多半生活在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对农民大众的疾苦有着切肤之痛,每写一部作品都能活灵活显地再现农民兄弟喜怒哀乐形态,被大众亲切地誉为“山药蛋”派鼻祖,这应当是最高的嘉奖。“山药蛋”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根系植物,果实营养丰富,可以作蔬菜食用,也可以作为粮食充饥,是地地道道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的美食,人民对他冠以“山药蛋”,可见他是多么的深得人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大批讲述百姓世态万象的作家应用而生,成为那个年代特有标志,在中国形成独特的“山药蛋”派,在文学界自属一家,影响到世界文坛,成为不朽传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赵树理,您是中国文坛的一颗高入云端的迎客松,历经风霜雪雨,依然枝繁叶茂威武挺拔。仰望这棵树,在众峰拥抱当中直入蓝天,真正的凌绝顶览众山,给人遐想,给人力量,给人鼓舞,给人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