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地震与地震灾害

概括地说,当前世界权威机构认可的计算震级的方法有近二十种,但常用的震级标度主要有四种:地方性震级(即里氏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和矩震级。各国使用的震级标度的具体计算方法略有差别,因此对同一次地震所公布的震级值有时会有一定的差别。我国使用面波震级,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740一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对计算方法及其使用进行了规范。

1900年以前以及部分1900年以后但无仪器记录的地震,不能直接测定其震级,一般是依据历史记载中关于地震现象、社会反应、房屋破坏等的信息得出震中烈度,再按烈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式算出近似震级。给出的震级值写到四分之一,也就是相邻震级的次级划分采用四等分。

截至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地震,面波震级为8.5级,因面波震级的饱和效应,按矩震级表示则为9.5级。由于受台站位置、仪器等因素影响,用不同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计算的震级可能略有不同,因此最终测定一次地震的震级须分步骤进行。首先是在地震之初用数个近距离地震台站的记录初算出震级,为了抗震救灾的需要先行公布,然后在获得更多数据,剔除差别大的结果之后,通过统计平均进行修正。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从7.8级调整为8.0级,2011年日本地震从8.8级调整为9.0级。

绛县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