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新职业呼唤权益保护要跟上

要想让互联网经济为就业做出更大贡献,除了引导、鼓励、培训等措施外,还应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经济发展,让供给侧更规范

私人旅行线路定制师、度假房产咨询师、电竞游戏指导、运动治疗师、时尚买手、共享单车运维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媒体高级编辑……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大发展,各种新兴职业蓬勃兴起。年轻人就业时面临更多样化的选择(1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之前,曾出现过“网店导致失业”之类的声音。不可否认,电商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冲击,部分实体店关闭必然影响就业。但我们还要看到,电商对于增加就业所做的贡献,如带动网店、快递发展从而新增大量就业。如果放眼整个互联网领域,互联网经济对就业贡献巨大,且未来会越来越大。

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择业、就业、创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为互联网几乎把所有人“联”在一起,也几乎把所有行业、企业“联”在一起。当绝大部分人与企业都与互联网有关,只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应该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找到工作。

多年前,很多人就业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择业机会很少、空间很小。就业稳定性也曾是很多人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如今,互联网经济为人们择业提供了无限可能,有趣也成为95后毕业生选择职业时的重要指标。换言之,快乐就业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传统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被认为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在今天,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比如,“互联网+”为越来越多的行业提供触网发展机会,可以带动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就业。再如,互联网经济会催生出一些新职业。

有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三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仍排名第一,由二季度的9.06上升为该季度的12.62,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上升了31.7%。随着互联网经济继续发展,今后更多人在择业时会有更大选择权。

因此,笔者以为,不妨把互联网经济作为增加就业的一大抓手。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这几年,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刷新,这种情况还会持续。而大学毕业生是触网最多的人群之一,也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人群之一,应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互联网去择业。

其次,对于互联网了解相对较少的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也应该通过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如果互联网经济能解决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择业问题,相信未来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会远高于目前。换句话说,互联网经济在解决创业、就业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待挖掘。

要想让互联网经济为就业做出更大贡献,除了引导、鼓励、培训等措施外,还应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经济发展,让供给侧更规范。比如互联网经济催生的很多新职业,虽然不需要职业许可和认证,但从业者的基本行为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不能利用互联网工具胡作非为。

同时,无论是互联网经济已经提供的职业,还是新催生的职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须得到有效保障。之前有消息称“七成多网店员工没上社保”,如果属实的话显然不合理。互联网经济新催生职业大多是自由职业,从业者在“五险一金”等方面的权益也要得到保障。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