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雨的喜欢程度那是透进骨子里的,这样说一点儿也不夸张。农民没有礼拜天,更没有五一、国庆长假,下雨天就是星期天,下连阴雨就是五一、国庆长假。
下雨啦,一夜未停……父亲身上的雨衣被洗得黑亮,满脸是水,雨衣滴着水珠,黑亮的雨鞋鞋帮上全是泥,鲜翠欲滴的韭菜滴着雨水,沾着泥,母亲接过韭菜,多日忙碌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尽,满脸笑容,案上面盆里早已发好面,中午要包包子或者做馅饼了。这是惯例,下雨天,必然是美食节:包子、饺子、油饼、扯面、奇香无比。
雨稍歇,巷子里商客不断:豆腐喽,卖肉喽,豆腐脑,凉皮喽,一趟趟,赶场似的,母亲顶着草帽出门买东西了,一会功夫,案上摆满吃的。
我们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套上雨鞋消失在雨帘里,麦场边池塘里水涨起来了,一条条黄色的水沟,从各个巷子口汇集而来,扎进池塘里,像一条条泥鳅。
麦秸秆垛子像一个个穿着蓑衣的老翁,在雨中盘坐开会。伙伴们比着自己的雨鞋,谁的颜色鲜艳,谁的鞋帮子高,一处有积水的洼地,伙伴们都争着下水,平静的水面一下子被搅动,一圈一圈的水波向远处推去,又一圈一圈地涌来,来回走动水圈便无休止地来来往往,看得人头晕。
一个趔趄摔倒,浑身湿透,鞋子里也灌满水,哭着鼻子回家,换来一身行头,笑着又来啦……
一个上午一片水洼地:打水漂、扔砖头、放纸船、抓蚯蚓、灌蚂蚁窝……乐此不疲,直到巷子里炊烟袅袅,香气四溢,父母轮番喊着回家吃饭,才一步三回头地回家去,这才发现衣服鞋袜早已湿透,肚子也饿瘪了,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品美味,匆匆填饱肚子后,又冲进雨帘里。
雨打在头上脸上很舒服,不一会功夫,人又聚齐了,继续上午的游戏,直到天色暗下来了,雨淅淅沥沥没有停的意思,晚上回到家才傻眼了,所有的衣服鞋子又全都湿了,明天无法出门了……
天气放晴,阳光格外刺眼,到处都像刚擦洗过一样新,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大概喝的太饱,发出呱呱呱的叫声,庄稼也来了精神,站得笔直,就连杂草也不再贴着地皮了,昂起尖尖的脑袋,蚂蚁从窝里拱出来,洞口像用小米整齐堆砌的沙滩,蚂蚁们站在洞口晒着太阳,挠着触角,蚯蚓有的把身子拉的展展的,有的蜷着身子躲在草丛里,有的扎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大觉,随处可见的花便便是它们的领地。
爷爷大伯们查看了墒情,满脸喜色,大赞:这一场雨下的好哇,省了不少钱,又增了不少产!
当然雨也不是都那么尽如人意。有时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下雨,跑过去身后都扬起尘土来,庄稼更是没精打采,好容易远处天边乌云滚滚,头顶上乌云密布,雷声阵阵,眼看就要下雨了,豆大的雨点砸下,空气里顿时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地皮还没有打湿,一阵风刮来,把雨带走了。分分钟空气又弥漫着热浪,让人烦躁不安。
有时候突然大风四起,大雨劈天盖地打来,全家人坐在屋檐下感受这份喜悦,突然地上蹦起的冰豆子,让父母眉头紧蹙,面色大改,不谙世事的我们却兴奋捡起来玩。雨后巷头抛售裂口的西瓜和坑坑洼洼的苹果、桃子,味道大打折扣,这时才咀嚼出那些冰豆子的酸涩。
还有时候正值收割,雨像迷了路一样盘旋在头顶一直下一直下,家里到处散发着霉味,大人们都厌恶地说天漏了。实在等不及大人们穿着雨衣雨鞋带着我们冒雨收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饭桌上的馒头粘牙打转难以下咽不再那么松软可口,才慢慢品咂出生活的艰辛。
茶余饭后,乡亲们聚在巷子口,坐在石条上,探讨最多的还是雨的话题,从春天到冬天:什么"春雨贵如油"啦,"雷声大,雨点小"啦,"秋后西风雨"啦"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下雨我都会莫名兴奋,冲进雨帘里,不打伞,任雨滴打湿衣发。
在下雨天,撑伞游走在光鲜亮丽的街道,穿梭在琳琅满目、一尘不染的超市里,寻找油饼、包子、凉皮的影子,买上韭菜和肉回家,一个上午,忙忙碌碌过后满桌子的菜,全家人围桌而坐,举筷却犹豫不决,饭菜怎么也不见下,我连连挑进碗里,吃起来却味同嚼蜡,不禁黯然伤神:是呀!曾经的珍馐佳肴已成为家常便饭,哪里还能提起大家的兴趣?
走出水泥堆砌的楼舍,漫步雨中,看着水花在周围绽放,溅起水雾打在怎么也湿不透的鞋子上,任由雨滴渗透衣发,朝雨幕中走去,尽享这份惬意。
过往行人纷纷减速回头,投来莫名的眼神:离家出走?家庭不睦?想不开?
不想解释,匆匆逃离回家!
雨让我坐卧不宁,儿时的快乐又浮现在眼前:隔着玻璃,隔着梦。永远干燥整洁的房间,柜子里怎么也换不完的衣服鞋袜,在松软的铺盖里进去梦乡:连阴雨滴滴答答,庄稼喝饱了,人也养足了精神,池塘的水又满了,几只白鹅欢叫着下水了,小孩子们扛着网杆提着水桶捞蝌蚪和小鱼了,巷子里又飘来阵阵饭香,韭菜包子,炸油饼,还有饺子,扯面,母亲亲切呼唤我的乳名,我一步三回头地朝家走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家门,到处烟雨蒙蒙,我没有打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