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周勃后裔在绛县
□ 刘玉栋

周勃,沛郡丰县人。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汉高祖曾说:“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果然,汉高祖死后,吕后篡权,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史记》作者太史公司马迁评介:“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可叹的是,周勃平叛吕乱后,汉文帝害怕周勃功高盖主,免其丞相职务,前往封国绛县养老。周勃畏惧被诛,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行绛县,周勃身披铠甲,命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有人乘机告发周勃想谋反,捕捉周勃治罪。周勃用受赐的财物行贿,才免去横祸,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于孝文帝十一年(前169)去世,谥号武侯。

时光流逝,星转斗移,周勃后裔一直繁衍在绛县这块土地上。

一是地名作证。相传周勃被封为绛候后,到绛县紫金山南麓实地考察,见此地北有紫金山作屏障,东有沸泉为水源,水深土厚,坡缓向阳,就在此修筑起城廓,并以自己的名字“勃”为村名,卸职后,便居住于此。勃村北巷竖有一座元大德八年(1304)重修的“汉绛候故里”木牌坊,1958年被拆,现牌坊上的木匾珍藏在退休教师王英晋家中。2000年,该村干部特镌“汉绛候故里”石碑立于村头。

二、宗谱直证。现行世记载周勃的典籍中,因其出生年不详,均为(?——前169),而绛县周家庄周光华家珍藏着一本清咸丰年间的《周氏宗谱》,详细记述了周勃的生平事迹及其后裔的迁徙情况。尤其是赫然记载“太尉生日:生于丁已年正月十二日寅时,忌辰:卒于乙丑年腊月初五日,享寿六十九岁。”填补了周勃出生年月的空白,弥足珍贵。

三、县志载证。清光绪《绛县志·封爵》载:“绛侯: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勃以中涓从后,高祖定天下赐爵列候,食绛八千余户,号绛候。惠帝时为太尉,吕后崩,与陈平共诛诸吕,文帝立为右丞相,未及归相印,陈平卒,復用为丞相,未几免就国。历封三十三年,孝文十一年毙,谥曰武。绛候,周胜,之勃子,文帝十二年嗣爵,六年有罪免,别封勃子亚夫为条候,景帝后元元年有罪免,復封勃子坚为平曲候,子建德代候为太子太傅,坐酬金免,元鼎五年有罪国除。”

四、古碑见证。始建于武德元年的绛县县城东城门上嵌有一块“汉封邑”的匾额。明崇祯十年(1642)绛县知县范志完题写一通石碑,上书“绛候封邑”四个隶体大字,此两块古碑珍存于绛县博物馆。《绛县志·坊表》载:“绛候封邑坊在横水镇。”

五、陵墓为证。清《绛县志·陵墓》载:“汉绛候周勃墓,在县西勃村。”据勃村老人述说,周勃墓前盖有一座绛候庙,香火很旺。

六、古诗咏证。元代绛守宋克笃咏《绛候墓》:“君不见,吕雉鸣晨思构难,天赞元臣辅西汉。陈平定计去交欢,绛候一呼军左袒。吕氏既诛刘氏兴,绛候归绛常竞竞。如何却衷书牍背,持兵以见疑徒中。呜呼绛候虽已老,有子条候生美好。细柳令严天子惊,塞上烽烟归一扫。”除此之外,还流传下有多首赞颂周勃功绩的诗文,均刊登在《绛县历代诗歌集》中。

据考证:明初移民时,一批世居绛县周家庄的周勃后裔迁往北平凤河沿岸一带。起先命名为绛县营,后因多为周姓,改为周家村,又更名为周营村,该村属北京大兴区长子营镇。

曾任多年周家庄村支书的周光华介绍:我们周氏家族因人丁兴旺,晚清民国时有不少本族人家迁到河南、垣曲县等地,这几年,经常有人来我村寻根问祖。现在,我村仍保存着多座清代宅院,周姓占80%,至少有百十位周姓人读书成材,在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