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桃李花开日,正是游人踏青时。距绛县县城15里的东华山是生活在这里人们的踏青首选地。每年农历三月,近到方圆数十里的乡亲,远至河南、陕西的香客,赶集似的聚拢来,共赴一年一度的东华山古庙会。传说当年沉香劈山救母,一斧下去,飞沙走石,恰巧一块巨石溅落到绛县的中条山一脉,突起一峰,如西岳华山之险峻,人们遂将其原名“太阴山”改称为“东华山”。山下有一寺,背倚太阴山而建,坐南朝北,故曰“太阴寺”。
太阴寺闻名遐迩,是因寺中供奉有一尊我国现存最大的独木雕释迦牟尼卧佛,佛像是由一整根红杨木雕成,佛身长4米6,高1米53,佛祖曲肱而枕,莲眸月面,绀发天容,神态安祥。游人来这里踏青,多是为了在佛祖面前吐露心声,求得佛祖的庇佑。人们在拜佛之余,心中不免会有疑问,这尊佛像是什么时候所刻?是何人所刻的呢?这个问题也萦绕我心头多年。每年踏青至此,想从院中碑文上找到答案,可是碑刻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漫漶,我也往往浅尝辄止,品不出所以然来。今有幸在《<三晋石刻大全>绛县卷》中看到完整的《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全文,细细研读,才洞悉其中原委。
据碑文记载,太阴寺南大殿中卧佛是金大定二十年(1180)慈云、法澍等重修太阴寺,雕刻藏经时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慈云、法澍是何许人呢?说来话长,慈云是当年实公菩萨从五台山礼佛归来,在太平县尉村收的弟子,法号慈云。遥想当年,实公菩萨尹矧乃去五台山礼佛,路遇宋徽宗御驾,因其应答得体,契合圣心,徽宗龙颜大悦,亲赐金刀剃发,玉检防身,实公菩萨获此殊荣,更坚定了礼佛之心。历尽千辛万苦到了五台山,文殊菩萨感其诚意,在空中点化,说:“你和晋绛之地,大有缘法,雕刻大藏经板。”实公菩萨遂在文殊菩萨前发下弘愿:立志雕刻大藏经。后聚集起门徒三千余人,用化缘所得,建起寺院,雕刻大藏经板,一生不懈。实公菩萨临终时对弟子崔法珍、慈云说:“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我唯有一心愿未了,就是希望你们一定要把大藏经雕完!”
后来,在实公菩萨圆寂两年后,女弟子崔法珍遵师遗志,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将所雕藏经部帙卷目、总录板数,表奏朝廷,得到金世宗嘉奖。慈云遵师遗嘱,与门徒在新田、翼城、古绛等地雕印藏经。一日,慈云游历到东华山,极目望去,见一胜地:林峦蓊郁,岩壑清奇,东连太行之高峰,西接中条之旷野,北观浍水,南望天台,中有太阴古寺。到了寺中,看到古寺院内荆棘丛生,破败不堪,就与门人法澍、法满等百余人,整修院落,重建殿堂。在雕刻藏经的同时,雕刻释迦牟尼像一尊,又刊刻弥陀三士像于殿内。于泰和二年(1203)铸一鸿钟,绘壁画在殿内墙上。后经战乱,慈云看到亲手建起的庙宇被毁,多年心血付诸东流,不禁悲从中来,流着泪对法澍说:“殿堂被战火烧毁,圣像已化成灰,修复起来太困难了,该如何是好?”法澍安慰师傅说:“您别着急,听说修建庙宇的良匠贾公现在蒲阪(今永济境内),只要请到他,修补庙宇圣像应该不难。”于是法澍辞别师傅慈云,去请贾公。行路途中,法澍回忆起当年在太阴寺初遇师傅慈云的场景。那时他才二十岁,风华正茂,父母已为他完婚。一日,从新田老家到太阴寺游玩,遇到了精通戒律、神态谦和,正为僧众传播佛经的慈云菩萨,心中顿生皈依佛门之意。回到家恳请父母准他出家,父母不允许,后禁不住他软磨硬泡,只好遂了他的心愿。等到父母双亡后,因愧疚自己未能尽人子之孝,燃左手供佛,以显示其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虔诚侍佛之意。如今太阴寺遭劫难,佛祖蒙羞,怎能不让他心急如焚!于是他星夜兼程,不日便请回贾公等能工巧匠,重修三大圣像,修复庙宇。后又经元朝兵燹,寺中僧众四散逃命,唯法澍和少数门徒坚守于此,钻研佛法,补雕藏经。南大殿能保存这么完好,法澍功不可没,后来他的门人为纪念其功勋,塑其等身像于佛祖旁,尊为澍公菩萨。虽历八百年初心不改,依然端坐于佛龛西侧的椅子上,普善缘以度芸芸众生,弘佛法而慰黎民百姓。其身虽逝,其名永存!
如今欣逢盛世,海晏河清,在太阴寺等地所雕藏经被世界宗教研究所专家丁明夷先生认定就是著名的《赵城金藏》。太阴寺是前人留给后世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1986年太阴寺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4月23日,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专题片《<赵城金藏>之绛县因缘》。2016年5月13日,太阴寺《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拓片正式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太阴古寺,虽历千年岁月洗礼,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山川秀美的故绛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