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2.1.3 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2.2 临床症状

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 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 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厚、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部分病羊口腔病变温和,并可在48小时内愈合,这类病羊可很快康复。

2.2.4 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2.2.5 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2.2.6 特急性病例发热后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在剖检时可见支气管肺炎和回盲肠瓣充血。

绛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