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东官庄岭——介子推隐居殉节地
◎郭兴汉

小时候,常听本家、本村、邻村的父辈们说,绛县磨里镇东官庄岭古称绵山,这里才是真正的介子推隐居殉节地。

介子推背着他老母去隐居,只能上东官庄岭这个绵山。原因有二:一、他是去隐居,不是去避难,不需要去四百里外的介休绵山或二百里外的万荣孤山。他的故里就是绛县安峪镇的郇王村,紧挨着东官庄岭上的绵山。他对这个绵山很熟悉,也是他理想的隐居处。二、介子推跟随重耳在外流落十九年,从蒲地起身时,他们的盘缠就被人偷光了,一路上全靠别人接济生活,有时不免忍饥挨饿,因此才发生了介子推“割股啖君”之事。有时得的接济多,也只属主人重耳掌握。回晋国后,介子推不愿与“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人同朝为官,要上绵山隐居,没有得赏,没有当官,因此他当时一文不名,根本没钱雇车马去遥远的介休绵山或万荣孤山。只能背着老母上东官庄岭上的绵山。

史料有“十里围山”的记载,说的是晋文公派军队把绵山围住,一圈计数十里,一定要把介子推找着,给他封赏、封官。对东官庄岭绵山来说,“十里围山”是很符合的。对介休绵山来说,就需“百里围山”了。

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在介休绵山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当时介休绵山属狄国地盘,晋文公不可能在别国放火烧山。

《左传》中《介子推不言禄》里记载“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意思是说,晋文公没达到放火烧山逼介子推走出山受赏当官的目的,反而把介子推烧死了,过意不去,把绵山上的大片田地封作介子推的祭田,收入用来给介子推盖庙、祭祀。东官庄岭上有大片田地,上面的田庄因此成了官府管辖的田庄,东官庄村名也由此而来。后来为区别于绛县城南的官庄,冠以“东”字,成了“东官庄”。介休绵山和万荣孤山上面没大片田地,晋文公无田可封。

介休绵山等地,给介子推盖庙大办旅游景点,搞得风生水起,祭拜介子推的香烟氤氲,供品溢香。想来在东官庄绵山上的介子推的英灵,既不可望,又不可及,只能望而兴叹。他多么热切企盼为他真正的隐居殉节地——东官庄岭正名,在那儿重新建起坍塌了几十年的庙宇,在庙宇里尽情享受崇拜尊贞崇义的香客们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