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历史故事·

我的故乡东官庄村
郭金鳌

位于绛县城东二十华里,于一分指和二分指之间,有一道土岭叫官庄岭。这道岭是以中条山内卢家坪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起起伏伏,穿梭过峡头在牤牛蛋山头,倾泻而下伸展到郇王村坡头,全程六十余华里。从牤牛蛋往下到郇王村坡头,这段全是土岭,东官庄村就坐落在这个土岭的中部。

所谓东官庄,因为绛县两个官庄村,分别城南、城东。城南的为南官庄,城东的为东官庄。

东官庄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每一块土地,每一棵草草木木,每个道道巷巷我都有浓厚的感情。就从我们村名来讲,都有很深的感情。我感觉“官庄”这个名字,叫起来顺口好听,还富有富贵的光彩感。这可能是我的感情,牵强附会的表现。

其实,不仅仅是我的感情如此,而追本溯源,还真有它们光辉的来历,确实呈现了它的光彩和富贵。

借此,谈谈我的故乡东官庄村的光辉来历。

从我国丰厚的文化宝库“辞海”上查来,“官庄”就是皇家的“庄田”“私庄”,在清朝时期还叫“皇庄”。可见,官庄是与皇家有亲缘的关系。

历史的追溯是由纪念介子推寒食节的故事而来。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的“介子推不言禄”中。

这个典古的故事,主要说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与皇亲的关系。皇亲就是春秋晋国的国王晋文公。晋文公名叫重耳,东末继位前遭受过磨难。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就在重耳身上有恩。在他当上国王后,要给他两个恩人晋官封赏,却在官庄这个岭上封了祭田,这个祭田就是皇家的“庄田”,有祭田就有庄户人家,当属为之“官庄”。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怎么能和晋文公形成皇亲关系呢?又怎么封祭田,还封到这个岭上呢?水有源,树有根,故事是有来由的。

介子推是现在的郇王村人,当时就住在郇王南崖的窑洞里,据传,郇王村的老年人,还曾见过“介子推故里”一道碑。郇王村的村志也有记载。

“重耳”的家族就是晋国的贵族。那时贵族内部有争夺势力斗争,其结果形成了战争。重耳的母亲名叫孤季姬,是一员女将,威名叫飞红将军,在那战争之时,她身怀重耳在身,为了争强势力,她不顾一切投入战斗中,她雄健的矫姿豪情勃发,如入无人之境。正在激战中她肚痛难忍,退出战场路过介子推住地昏倒于马下,介子推的父亲发现救回他家。这员女将分娩因属难产,她为了后继有人,自剖腹舍命救下产子“重耳”。那时的介子推只比重耳大三个月。介子推的父亲为了保护他们母子二人,也被重耳的家族势力所害。介子推的母亲为了抚养两个婴儿费尽了千辛万苦。为此介子推的母亲就是重耳的养生父母。

后来,在重耳年轻时又因后娘势力所害,被迫逃流落国外十九年之久,受尽饥寒交迫,凌辱之苦,曾在一次逃难途中,讨食不获,重耳饥饿昏倒之中,介子推一直跟随保护他,为了解除重耳饥饿之苦,背着柱子割下大腿之肉煮熟让重耳吃了;割股啖君之功感动重耳泪下不止。

十九年后,重耳当了晋国国王,好多人显摆功劳讨官封赏。唯介子推不愿和那些爱表功讨官的人同朝为官;假借回家搬母为由,一去再没回朝。重耳做了晋文公,几次差人没追回介子推母子二人。介子推和母亲商量,在家躲避不是办法,尽快逃离此地越远越好,但因母亲年迈,身弱多病,行走艰难,再又跑不了多远,重耳又能追回;只好背母上了南山,那时的南山就是现在的官庄岭。在两千多年前,森林茂密,躲藏两个人难以找到,就这样母子二人上了绵山。

果然,晋文公重耳不见介兄回朝,又担心老母身体情况,十分不安,就自起驾去郇王故地,到后母子二人全都不见,当地有人见介子推背母上了南山去了(也叫绵山)。

晋文公带上人马上了南山,连找数日未获,又有人说;介子推是个孝子,放火烧山他怕伤了老母一定会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出来。搜查结果,发现介子推跟老母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悲伤万分,为表深情和过失,把绵山之田封为祭田,就是这道官庄岭上的森林空闲之地。祭田出租所得之金,给他母子二人建庙和祭祀之用。还在清明节前一天为他母子二人烧纸祭祀,定为寒食节,禁火吃寒食。这就是故事因缘的来由,官庄的来历。

后来古人怀念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品德,还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从郇王上官庄岭的半坡中,建有介子推母子二人的神庙。一直在一九二零年修铁路时才拆除。

历史上北宋当朝监察御史张商英来过绛县,专到这里拜谒过介子推庙,并留有长诗,在郇王村志有记载,县志也有记载。

古人口头有个传说,晋文公继位时,介休属狄国,晋国的庄田不会在外国。绵山就在官庄岭。

自古至今官庄村不论哪家哪姓都在清明节前一天,烧纸上坟,把这个祭祀日一直流传至今。这都是历史的见证。

晋文公继位那年是公元前六百三十五年,官庄从那时候起距今已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