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年的飞快和义无反顾。就像现在,只是觉得在一睡一醒之间一明一暗当中,年的脚步就已经匆匆走过了数日。虽然那么多年已过,聚聚合合多是奔波劳累充斥其间,但尚有过年的那些事儿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对 联
过年,家家门框上的对联是至关重要的。无论生活是多么艰难,每人身上的新衣可以不穿,但家门上的对联是断然不能有丝毫马虎的!
年尽岁末,焕然一新的时刻大都是在旧桃换新符的瞬间。记忆当中有时是在凛冽的寒风里,有时是在雪花纷飞的傍晚,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割红纸写对联,小小年纪也可拎清上联和下联。总是春节早起那满院门楣上的火红,才真真切切地带来了新年的气氛,一时间生活也有了温度。历经烟熏火燎疲惫不堪的农家都猛然绽出了灵性。仿佛是最先给春姑娘腮上涂上了一抹嫣红,让周边灰暗的一切都生机盎然!
后来,在中学阶段就以尚且稚嫩的双手接过了父亲的毛笔。每年的对联也就有自己来操办了。当然也不乏村民邻里的服务,笔墨都由自己备好,红纸则有他们带来。有的人家也会夹带一盒香烟来作为酬谢。不管怎样我们父子都是乐此不疲笑脸相迎,图个热闹也图个喜庆。
最难忘的是婚后的艰难岁月,在乡下普遍有一种说法叫做新婚穷三年。意思就是结婚所需各种费用的借贷、婚后的生育和养家,又不能专心打工赚钱,所以婚后的三年艰难并非是空穴来风。所幸一点点极薄的对联功底让我的婚后三年丰富出鲜活的红色来。农历一进腊月天寒地冻,做什么营生都很困难遭罪。于是,我到市里的批发市场购回了一捆捆红纸,还有金粉、清漆和汽油。在家里展开了写对联的专项工作。在家里把炉火生旺了,爱人带着孩子,得空也帮我干些割纸叠纸的零碎活儿。我就关起门来拼命地写,任凭四野的西北风疯狂地刮,我只是躲进陋室成一统。因何安心?因为我是在工作啊!这样紧张的书写一般要持续月余。然后装满瓷实的数十个纸箱。过了腊月十五就可以拿这些成果去赶大集了。真正的红火生意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沿街摆摊。面对面书写是远远顾不过来的,当场写只是凑个红火而已,在一片议论、围观、赞叹还有烟雾缭绕中大部分买走的都是之前腊月里在家写好的。这样持续三年的卖对联给我创下了颇丰的收入。每每年终回家,三轮车里除了生熟各半满登登的年货之外,怀里还揣着为数不少的现钞。顿时也让看似拮据的年关宽松了不少。忘不了,腊月间有卖豆腐预订了对联,结果因为年终卖光而没有满足人家的要求,让我忐忑至今而不能忘怀。
感谢对联,是对联给我带来了除了对联之外的好多好多……
鞭 炮
岁岁年年,从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神到初一五更的香火缭绕,鞭炮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在物力维艰的时代即使什么都不买,鞭炮是不能少的。你大可以从一万响降到一百响,你大可以从电闪雷鸣的顿炮减少到三声炮响,但鞭炮着实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孩提时代总是把鞭炮看得十分金贵。那耀眼的红色封皮儿,那芳香的火药气味儿都能使我们心花怒放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那时过年带着弟弟放鞭炮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种酣畅淋漓早已超过了饺子的美味。我们从手中点燃,再奋力抛向高空,炸开、巨响、闪光,然后就是我们银铃般无所顾忌的笑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物质的匮乏给我们带来的是追逐和获得的快感。每每放完自家的鞭炮在妈妈的嗔怪声中扒拉完饺子便三五成群向村子里奔去。都去挨家抢拾落在在地上的鞭炮。这样无论黑了我们多少双小手,新衣服的兜里总是揣了好多鞭炮,无论好与不好我们都会想法设法让它蹦出漫天的喜庆,炸出遍地的欢笑!
有幸在之后的岁月恰恰与烟花爆竹结缘,学会了各种烟花爆竹的制作方法。这样一来在往后的数年当中再没有被无炮可放而烦恼过。
记得,每年的春节来临之前若得空闲,只要有纸在我的脚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鞭炮的筒儿。反正自己放,装足了火药,封口、钉捻子,变戏法似的在我手里很快成就出大小不一的鞭炮来。如有多余换回几个过年钱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不管怎样,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鞭炮是可以使劲放的。那响声在自己的驾驭之下的确是倍儿棒的,再不用像小的时候因为舍不得买而小心翼翼了。
时至今日,由于大环保的要求,再则是小孩子也被网络和手机绑架,对于鞭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兴趣。但爆竹声声辞旧岁在我们的内心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在寒风薄曦中颤抖着被岁月沧桑了的双手怎么也点不着鞭炮的引捻,顿时怀念起我们失去的童年和热闹非凡的子夜喧嚣……
鞋 子
这里的新鞋子不是在网上或者实体店里买回来的;这里的新鞋子饱含着妈妈的心血;这里的新鞋子是多面手,它具有运动鞋、旅游鞋的全部功能。
在过去的岁月,这种手工做的千层底布鞋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代人的小脚丫在一起成长。虽然貌似不太贵重,但是做工却十分的讲究、万分的繁琐!所以平时的供给也不充足,倘若兄弟姊妹多的穿露脚趾的鞋子也实属正常。
提起布鞋总是离不开日夜辛劳的母亲。在艰苦的岁月里,新衣服可以是一件甚至可以翻新染色,但是如果新年没有给孩子穿上合脚的新布鞋,母亲会始终不能原谅她自己的。
鞋底是妈妈在平时就积攒好的,大小不一成摞的放在那儿,按照每个孩子脚的大小尺寸对号入座即可。农村有句俗话:做饭得寻米,做鞋先纳底。至今才明白作为一个母亲的耐心是从这一针一线中磨出来的。曾几何时,试图数出一双鞋底的针数而始终未果!但用千针万线的确是不为过的。
临近年关,夜半灯影之下时常是母亲劳作的影子。做衣服做鞋子,这个凝固的剪影有个名字叫做母爱!在艰辛的岁月母亲做新衣基本都是奢望,甚至十分想做哪儿来的布料啊,所以大都把心思花在了鞋子上。各种条绒和斜纹布做鞋帮,让男女老少有别,各种颜色合理搭配,让每一双鞋子都闪耀出艺术的光辉来。
一般大年初一未到,我们只是试穿,看看是否合脚,然后就悄悄压在枕边等着年初一的到来。
鞋底的硬实是走路可以发出铿锵的声音来,那种挺括和坚实与大地的结合达到了极致的完美!我们上学穿,去田野里劳动穿,舒适程度无与伦比。崭新刚穿时,我们都非常珍惜,与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有过之而无不足。
鞋底和鞋帮的边沿都包着洁白的沿条,最少的也不低于四层。这种精致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严谨之美。也最能够体现出一个妇道人家的精明、细致和整洁。
鞋面也不容忽视,想法设法用各种布料和各种颜色合理搭配,在结实耐穿中也要透露出一点雍容华贵来。大人是什么样子,半大小子是什么样子,尤其正当年华的少女更是漂亮无比。
就这样在腊月将尽春节将至的数日都是头枕新鞋子入眠。每每嗅着新布和浆糊的清香,睡得是无可言喻的安稳。因为时刻有母爱环绕左右没有片时的离去。手抚那经过母亲精心设计的鞋面,这种温暖还没等穿上就早已暖遍了全身,在以后的岁月送我们艰苦跋涉;送我们远行;送我们出人头地也温暖了我们的行程……
当时光匆匆,岁月的年轮不断的更迭,重复着一个个熟悉的故事。年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隆重和多彩。因为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堪比过去的春节!但是总有那些过年的事儿沉淀在记忆的长河里剔除不掉,熠熠生辉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