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初中时的大碱馍
◇ 金 峰

记忆里,初中曾吃过的大碱馍,犹如窖藏佳酿,历久弥香,萦绕在脑海中。

大碱馍是一段回忆,更是熟悉的味道,那一阵阵碱香、面香混合的气味,从窗户不由分说地溢进教室,课堂上顿时一阵阵咕噜噜声。

铃声是排队打饭的集结号,像发现食物的鸟雀,同学们从各个教室里争先恐后、呼呼啦啦地涌到灶房门口,说是打饭,其实也就是领一个二两重的大碱馍,领馍的饭票是按每月天数油印着“上、中、下”两三公分的窄纸条。大师傅是个瘦瘦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地站在灶房门口,刻满沟纹的手里,拿着把剪刀,剪着每一张饭票上对应的字,拿起一个个馍塞到打饭人的手里,机警地看着每个人转身离开,生怕这些半大小子会趁他不注意多拿走一个。

热乎乎的大碱馍,初吃的人都会感到无比地香,恨不能天天吃这种馍,日子久了,大碱馍便让人难以下咽,尤其是一顿没吃完,多次加热后,变得发青、发黑,形味俱差。为了下饭,同学们有从家里用罐头瓶装咸菜的,有装韭花酱、辣椒酱的,条件稍好点的会带一瓶炒土豆丝,夹在馍里津津有味地吃完一顿饭。大碱馍夹郫县豆瓣酱是我记忆里可闻而不可及的味道,热腾腾的馍,纵向从中间掰开,郫县豆瓣酱夹上一筷子,诱人的味道飘散开来,侵入鼻孔,毫无顾忌地刺激着我的味腺,我眼馋地望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同学,狠狠地咽咽口水,心想,长大后一定要过足豆瓣酱夹馍的瘾!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初中时的年龄正是饭量大的时候,每顿一个二两的馍是断然不够的,热乎乎大碱馍吃完了,还得垫补点,条件好的会拿出零钱买上一袋几毛钱的三鲜清真伊面,撒上调料,嘎嘣嘎嘣干嚼完。条件差的,只能从干粮兜里,掰上一块从家里带的馍,撒上点同学的方便面调料尝尝鲜。

开饭的时间,学校大喇叭里的红歌定会准时而起,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曲子,或坐在皂角树下、或靠着窗台、或坐在宿舍里,完成了大碱馍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多少年后每当听到那些熟悉的歌声,竟然还会条件反射地砸吧砸吧嘴。

时光匆匆,年少犹如昨天。走出初中校园后的日子,早已不曾再吃大碱馍,但那熟悉的味道却挥之不去,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