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为父亲朗读
◇吴志良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大约每个月父亲能回家一次,回来也就住一两天。父亲每次回家,都要给我买两三本小人书。当年,这成了我最想念父亲的原因。父亲一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要翻他的提包,因为父亲买回来的小人书对我有无比巨大的魔力。也许,正是那一本本小人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书读书的种子。

几年后,父亲调回本地工作了,我们一家终于团聚。那时候,家里还比较贫困,最奢侈的一件物品是台收音机。买这台收音机的起因是,邻居家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中午或下午可以收听小说连播节目。我在邻居家听了几次,便再也丢不下了,感到每天能听半个小时的小说,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人生享受啊!每天去邻居家听很不方便,时间长了,人家也会厌烦。父亲看我听小说那么入迷,便下狠心,节衣缩食买回一台收音机。从此,每天听小说成了我们一家人雷打不动的节目,《红旗谱》《东方》《李自成》等都是那些年听过的。

当年听小说连播要在固定的时间,并不像现在,用手机随时都可以听。有一次,我病了,躺在床上,百无聊赖,恰巧,父亲那天不上班,在家陪我。他说,我给你朗读吧。于是,父亲拿起一本新买的少儿版《文天祥》读起来。父亲读得很动听,让我一下子就走进了文天祥英勇抗元的故事里。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给我朗读的样子仍然历历在目,让我终生难忘。

那些年,父亲的工资不高,要养活一家老小,但在买书方面却从不吝啬,只要是我想要的书,不管多么贵,父亲都要满足我。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静静的夜晚,父亲和我一人一本书,常常读到深夜。有时候,我们对读过的同一本书会讨论,也会争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谈书。

我参加工作后,每月领到工资,最大的心愿就是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然而,父亲却老了,几乎每年都要住医院。每次住院,必带的物品里总有一两本书。在治疗的间隙,父亲总要读书。一天早上,主治医生带着几个年轻的实习生查房,看到专心读书的父亲,十分感动,她对那几个实习生说:“一位80岁的老人,每天都在读书,这种精神多么可贵!你们要向老人家学习,珍惜自己的大好年华啊!”

后来,父亲的体力越来越弱,已拿不动较厚的书本了,我就给他选择较薄较小的书给他看。父亲弥留之际,实在没有精力看书了。我忽然想到,多年以前,父亲给我朗读《文天祥》的情景。我俯在父亲的耳边说:“爸,我给您朗读吧。”但是,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我轻声朗读起来,读了一会儿,看到父亲苍白消瘦的脸上隐隐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两天后,父亲去世了。我很后悔,怎么没有早一天想到为父亲朗读呢?

转眼间,父亲去世19年了。我爱书买书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读书之余,我常常想起父亲。父亲,父亲,儿子多么想再为您朗读一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