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散文·
我也是有口罩的人了
◇ 吉青云

口罩一下子成了必需的紧俏货。

“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是最基础的防护,可是一“罩”难求啊。疫情发生以来,护目镜、防护服、N95口罩等物资频频告急,平时鲜有问津的医用口罩也成了奢侈品。多家口罩生产企业提前复工,也仍然供不应求。

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和哄抢,多个城市出台口罩新规,限量购买、预约购买甚至摇号购买。疫情防控物资的运输中,竟然出现了“截留”口罩的闹剧。云南大理跨省“紧急征用”本是要送去重庆的口罩,重庆很生气,舆论哗然。好在大理及时认错并纠正,使得事件刚发酵不久就得到处理。与“一罩难求”对比鲜明的是“一脸多罩”。广东东莞交警在街头拦下一名驾车男子,发现他戴了多个口罩。让司机一个个摘掉时,交警都看懵了——竟然有十多层口罩。民警哭笑不得,对他建议:现在口罩急缺,戴一个就够了。实际上,两层口罩反而容易感染,何况多层?“一脸多罩”荒唐现象的背后,除了愚昧无知恐怕还有自私狭隘吧。

我没有戴医用口罩的习惯,家里连一只医用口罩都没有,冬天用来保暖的口罩倒有两只。严格地说,对于病毒,保暖的口罩是没有招架之力的,非常时期,聊胜于无,总比裸着脸强点。

娃没有口罩,娃他爸也没有口罩。公婆很少出门,也不预备口罩。权且将我那两只保暖的口罩充作“口罩”,我们家还缺三只口罩。

三只口罩哪里去寻?大年初一,医院肯定有值班的医生,会有“值班”的口罩吗?这想法未免天真。药房也不开门。从哪儿买口罩呢?急人!

初二,药房还不开门,网上的店铺也打烊。又急了一天。

初二晚上,朋友圈里瞥见一条信息:万众一心抗疫情,££大药房在行动,30000份口罩免费送。这消息小振奋噢!

初三,一大早就出去“领”口罩。

££大药房有好几个分店,那天只有一个分店开门营业。吃了几个闭门羹,总算找见了开门的分店。门口已排了长长的两列,大多没戴口罩,问了下果然是来“领”口罩的。挑了一列,候在队尾。好长时间队伍没动静,等得焦急,又舍不得走,数了下我前面,还有39人,而我后面又续成了长龙,几乎延伸到马路对面。终于有人从前面出来了,手里拎着口罩药品等等,赶紧打听,方知“买一包口罩送一只口罩”。这样的送法虽能理解,但心里到底有点不舒服。又等了几分钟,前面的队伍仍然很长,终于不耐烦了,反正买一送一,有点急着出手的意思。还怕买不到口罩,不如明儿再来。

初四,又去药房。服务员微笑着说,口罩卖完了。

回到家仍是怏怏。不死心,又在网上搜了个遍。有口罩的店主大多没有回复,回复了的又抱歉不能很快发货。娃见我为口罩紧张,就提议甭买了,不如自个做,也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娃爸爸笑了“你当你妈是绣女?针线活,她一窍不通”没睬他们,忽然想起,家里好像应该还有口罩的,几年前有位朋友送过口罩,白纱布口罩,用防护的标准来要求都不合格,没有作用,但不管什么口罩,戴上至少是一种安慰与态度。可惜大多被我拆了当抹布,应该还留下一些吧。翻箱倒柜,急得要出汗,那些口罩竟统统逃遁了,明明以前就在眼皮子底下呀。

线下买不到,线上抢不到。打电话给两个朋友,她们也没口罩。彻底无望了。

初五,路过一家药店,门开了,竟然有口罩!虽然是普通的棉布口罩,但也不能再错过。一下买了十只,出了门又思忖亲友或许也严重缺口罩,复又折回,又买了十只。提着薄薄的一袋口罩,仿佛刹那间成了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