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绛县红色基因传承故事选编之一·
红色使者杨蔚屏
◇ 刘玉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悍然大举进攻中国,国民党节节败退,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逆行而上,派大批精英奔赴抗战第一线。

是年隆冬,党派刚从革命圣地延安瓦窑堡中央党校结业的临猗籍年仅22岁的杨蔚屏前往绛县开展革命工作,公开身份是绛县政府民政科科员。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以牺盟绛县分会的名义,发动全县民众相继成立绛县救工会、绛县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组建起绛县抗日自卫队,动员467名热血青年自愿参加抗日决死三纵队,奔赴抗日第一线。同时,他将县公安局、县抗日自卫队及二区的抗日自卫团整编为拥有300余人的绛县抗日游击队,迅速点燃起古绛大地的抗日热潮。

1938年秋,日寇侵占绛县,领导人民坚决抗日成了中共绛县县委的第一要务。根据上级指示,绛县地下党组织人员深入陈村、郇王一带,举办青年救国训练班、农民抗日救国训练班,并吸收李亚东、王凤江、苗绍龙、马健文等十余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党的组织和力量迅速得以恢复。

同年10月,根据革命形势需要,杨蔚屏挑起绛县县委书记的重任,只身深入驻扎在当地国民党石友三部队里,给士兵们讲抗日救国、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道理,很快发动40余名有正义感的旧军人成立起绛县抗日县大队。

为了增加部队的战斗力,杨蔚屏在抗日县大队中建立起党支部,在中层干部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使这支抗日武装战斗力日益增强,像一把利剑,袭击日本鬼子,严惩汉奸,很快打出了声威,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其他一些地方武装和热血青年纷纷前来加入,几个月内组织发展到200余人。

1939年12月,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撕下假抗日真反共的面具,发动“晋西事变”,摧毁抗日组织,杀害中共党员,使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杨蔚屏冒着生命危险,暗地里联系地下党员,与敌人作斗争。一次,杨蔚屏在南樊镇见到绛县伪县政府颁布的通缉他的布告,他淡然一笑,把生死置之度外,亲手处决了几名汉奸,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

1941年5月,日本鬼子发动中条山战役,中国军人血染疆场,数百同胞惨遭杀害,多名党员叛变革命,绛县地下党面临严峻考验。

当年秋天,时任中条地委组织部长兼八路军正规军政委的杨蔚屏,把活动在曲沃、翼城一带90余人的抗日武装教导铁血团编入绛县抗日县大队,从正规部队中抽调了数名战斗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绛县抗日县大队,频频在横岭关、里册村、郭家庄、安峪等地出击,消灭多股日顽势力,成了绛县抗日的主力。

1943年3月,杨蔚屏被上级任命为中共太岳第四地委副书记,多次到绛县,为县大队出谋划策,使绛县县大队发展到二百多人,扩编为绛县独立营。

新中国成立后,杨蔚屏先后任河南省委书记、安徽省委书记,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杨蔚屏与绛县缔结了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担任安徽省委领导期间,他盛情接待前往了解收集革命史料的绛县有关干部,多次写信打电话了解第二故乡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变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