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散 文·
秋游里册峪
◇ 甘明河

素闻里册峪群山披翠,碧水环绕,路转峰回,旖旎的自然风光,绝佳的生态环境,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里册峪位于绛县城东8公里处的卫庄镇境内,峪内有一座库容量达600多万立方米的绛县第一大水库,河水发源于中条山西北麓支脉中的东、西桑池及黑龙潭。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毛诗谱》中记载,燮父因“尧墟南有晋水”,改唐为晋。里册峪河就是“尧墟南”晋水的径流之一。

初秋的一个周末,我和渔友驱车前往里册峪。早8点多钟来到峪口,清凉湿润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草木气息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抬眼望去,景象果然不同,峰峦叠嶂,连绵不绝,满目青绿之间一条幽深的山谷掬捧着一条小河向南蜿蜒伸去,让人心驰神往。

我们沿着河边的水泥路前行。车窗外,一簇簇野山花一闪而过,随风飘来的幽香沁人肺腑。满山青翠松柏、葱绿灌木间已有零星红叶,各种颜色将山的肌肤包裹得严严实实,呈现出层层叠叠色彩各异的景致,有的像驼峰,有的像兽脊,有的像绿柱探云霄。远山,隐隐约约缭绕于薄薄的烟雾之中,宛若一幅淡墨泼洒的绝美画卷,遥挂在蔚蓝的天边。“万木青翠染峰峦,几朵白云卧山巅。”似与桂林佳景媲美。

临近水库有一碑亭,亭柱楹联镌刻着:“春雷一声大坝立,农田百顷绿波翻。”碑文记载,里册峪水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当年绛县人民移山治水的声势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

转过“之”字上坡弯道,车驶上了拦河大坝。只见碧水荡漾、波光粼粼的绿水犹如巨龙伏卧在两山之间,这就是里册峪水库。山揽着水,水恋着山,结成一对形影相随的伴侣,缠绵交织,与岸边密密层层的青枝绿叶交相辉映。置身于山环水绕的碧绿世界里,竟分不清是树染绿了水,还是水映绿了山,仿佛走进了天然的山水画廊。

大坝东侧有石门,是通往后山的必经之路。门垛上对联和横批 “炮声撼山岳,愚公巧移山”“人定胜天”,形象地展现了当地民众在拦河筑坝时撼天动地的豪迈。那个年代,人们用勤劳和智慧战天斗地的场景,引人想象,意味不尽。

车驶过石门,顺着蛇形山路迤逦前行,时而下坡驶入弯道绿荫里,时而爬上陡坡擦崖而过,既惊怵又兴奋。看着车窗外忽隐忽现的粼粼清波,如临神话传说中的胜景瑶池。记不清转过了多少个弯道,终于找到一块停车的空地。我们各自带上简约钓具,沿着羊肠小道缓缓而下。清幽的山道两旁有黄栌、牛耳朵火草、扁担杆、葎叶蛇葡萄、阔叶牛蒡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和树木,花木间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看到了久违的喜鹊,有渔友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道:“喜鹊叫,好运到!”瞬间,喜鹊们像是听懂了人语,不约而同登上高高的枝桠,喳喳喳……喳喳喳地唱起了迎宾歌。

再往前走,密林遮住了阳光,湿润清凉的气息随之蔓延开来。因为不久前下过雨,弯弯曲曲的林间小径有些湿滑,我们手牵手,小心奕奕地顺势而下。大约走了半小时,脚下的路开始变得平缓,隐约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我疾步向前穿出密林,视野豁然开朗。这里峰高谷深、水清石秀,松柏扎根于峭壁之中,万绿丛中点缀着或红或黄的秋叶,把一座座山崖打扮得多姿多彩。谷底的水更加清澈深邃,清风轻拂,微波似有若无。绿树红花清水,高山翠屏白云,自然之美,赏心悦目,令人心生无限情趣,直觉得“里册美景赏不尽,他处风光尚难及。”

我们来到水边,一身的疲惫顿时消失,迅速选择钓位、架竿、抛饵、坐等收获。偷得休闲踏河湄,风挟幽香徐徐来。分分秒秒伴着河水流逝,水面上浮漂却纹丝不动。于是,调整钓位、更换钓饵。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看不到有鱼上钩的迹象。收竿时,有位渔友自我解嘲说:“钓鱼在渔而不在鱼。”大家面面相觑,一阵苦笑。

不远处,有一块凸出地面的岩石,石面虽不平整,倒还算是宽敞、干净。我们围坐下来小憩,补充水分和食物。因河道两侧是悬崖峭壁,游人无法前行,只能原路返回到停车地点,稍事休整,直奔后山河谷。

上游河谷依然幽深,地势渐趋平缓,河谷略见开阔,清粼粼的溪水涓涓而流,清澈见底。游人如织,有的在静静享受新鲜空气放飞心情,有的在不停地摆姿造型拍照留念,有的在河的对岸感受天人合一的超然洒脱。

浅滩上三五成群捉蟹嬉戏的游人,激起我们下河尝试捉蟹的兴趣。水中石头鳞次栉比,却不知道哪块下面藏有螃蟹。大家饶有兴致地掀动石块,迅速把手伸到水下去摸,希望得到惊喜。我很小心地踩上一块浮出水面的石头,用力踏了踏,站稳后,再跳到另一块石头上,不料想脚下一滑,惊叫中摇摇晃晃跌进水里,惹得过往游人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原以为绮丽风光在深山尽头,没想到途中胜景无数,引人驻足。暮色悄悄降临,挂在天边的一抹橘霞在渐渐消失,我们意犹未尽地踏上归途。我忍不住回头,望着车窗外远去的山水,蓦然心生不舍之情,遂信笔涂鸦游感一首:

径似长龙盘涧壑,峰如翠柱向天擎。

风清谷邃芳香溢,林茂花丰百鸟鸣。

无迹流云浮叠岭,有心钓客聚湄坪。

忽知日落红霞尽,隐见游人薄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