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供应链结构。需以重点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为抓手,认真梳理现有供应链体系、结构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供应链的各类主体、战略资源、变革趋势等,针对核心问题与短板弱项进行战略性系统设计与规划,不断完善和优化供应链体系与结构。
第二,健全制造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城市和物流枢纽体系建设,实现物流网络省际互通、市县互达、城乡兼顾,积极推动跨地区以及跨境的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内外结合、无缝衔接的物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为制造业供应链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同时,加快促进以订单驱动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第三,大力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一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装备与工艺智能化,推动智能装备及其零部件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二是推进供应链全链条管理数字化,支持核心企业加强全链条数据管理,实现供应链透明管理,支持重点行业打造供应链数字创新中心;三是推动供应链决策智慧化,推动一批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建设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培育一批全球和区域供应链“链主”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名品牌、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快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链主”企业。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配套作用,鼓励其朝着专、精、特、细的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套、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相协同的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第五,加强全球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整合和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思维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加强对供应链基础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联合培养供应链领域专业人才。重视供应链战略与规划、采购、物流、运输、仓储、报关、信息、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高等学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与学科建设。
第六,加强对全球供应链的战略规划设计。要高度重视制造业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开展全球供应链安全战略研究,制定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安全战略,建设并完善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于一体的企业、行业和国家供应链综合防御体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一批重点制造行业,对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实施全球供应链的“备链”计划,形成重点行业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绛县信息中心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