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扶贫路漫漫 不改初心志
——县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南樊镇沸泉村工作队事迹展

工作队简介:南樊镇沸泉村位于绛县县城最北端,与曲沃县相接壤。该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耕地面积3400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8户244口人。自驻村工作队帮扶以来,他们不负使命、敢于担当,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乡村提升等重点工作中,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扶贫工作。成立沸秀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土地”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种植连翘,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每亩连翘收益达3000余元;把连翘产业做深、做精,坚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拉深产业链条,开发连翘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产业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借入选“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契机,举办连翘赏花节,打造“饮沸泉水、品虹鳟鱼、赏连翘花、游紫云寺”的旅游发展模式,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第一书记:谢子龙

工作队员:何伟国

赵 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驻村扶贫已近四载。2017年农历正月初七,大家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谢子龙依依不舍地抱了抱不满7个月的女儿,拉上铺盖卷独自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南樊镇沸泉村。

沿着回旋山路一路向下,来到群山环抱的沸泉村,村庄的萧条让他倍感责任重大。为吃透村情民意,尽快投入工作,他带着工作队做了两件事,一是摸清底数,二是问计于民。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他每天骑着摩托,带着工作队员,顶着刺骨的寒风,夹着小本本,挨家挨户走访。

刚开始,有的老百姓误把他们当成收电费的,有的老百姓因陌生人的“闯入”心生不悦,更多的老百姓一听说是扶贫干部,纷纷质疑,“这几个小伙,一个比一个白净,能在村里待住?”“还不就是下来走个形式,镀个金,翻不起什么浪花”。村民的不信任、不支持更加点燃了他们的斗志:在沸泉村不干出点名堂,绝不收兵!

一个月下来,谢子龙脸又黑又糙,笔记本记了好几个,能说上一口不太标准的“沸泉话”。终于,沸泉村的困境在他脑海中日渐清晰,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沸泉有泉吃水难,靠山吃山日子难,生态宜居住房难,依山傍水旅游难”。

沸泉有泉吃水难 全天供水解大难

沸泉村因“沸泉”得名,沸泉,又名白水(水经注称其为绛水),因泉水携带气泡涌出水面,泛起圈圈涟漪,形似水将沸腾,故而命名沸泉,村内目前有泉眼18处。守着丰富的水资源,沸泉村人却吃水困难。

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村里供水管道是原3543厂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四处漏水,供水不足,每隔3天才能放一次水,一次3小时,老百姓去地里干活,时常错过放水时间,需到水源头自己挑水吃。

围绕“吃水难”这个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他们深入开展调研,邀请县自来水公司有关技术人员来村指导吃水管道线路设计、表井预留等工程问题,与村干部赴绛县紫金山小区了解无塔供水设备的扬程高度、用电情况,赴侯马经济开发区供水设备厂家了解产品性能、制作工艺等。

立项后,他快马加鞭赶进度,每天辗转在沸泉村、乡镇、县扶贫办之间,很快申请到扶贫资金19.5万元,又动员村民自筹5万元,历时45天完成了无塔供水式人畜吃水改造工程,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供水,解决了困扰沸泉村民多年的吃水问题。

75岁的刘大爷,逢人就说“一看到水龙头里流出白花花的水,就想起了谢书记。”刚开始不解,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大爷解释说,“我年岁大了,挑一次水要费老大的劲儿,尤其冬天水源头结冰路滑,总担心摔倒,现在好了,随时可以在自家院里接水。”听了大爷的话,大家不由感叹“只有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里”。

靠山吃山日子难 连翘托起致富梦

沸泉村四周群山连绵,林海叠翠,2003年退耕还林后,村民就开始在山上种植连翘、核桃、杏等经济作物。由于山地灌溉难,缺乏科学种养技术,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山地经济效益低,老百姓靠山吃山难。

要想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他们把靶心瞄准了山上的连翘树。沸泉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连翘种植历史悠久,连翘青果大、药效高、质量优。要想把连翘做成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为解决连翘“存量”问题,他们与镇村干部到新绛天集有中药材有限公司考察取经,深入了解连翘收购、加工等流程,签订连翘收购协议,解决老百姓销售“后顾之忧”。其次,为攻克连翘种植技术难题,多次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实地培训,讲授连翘种植、管理、加工及连翘茶叶制作等课程,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种植连翘的信心。最后,为打破山地灌溉瓶颈,实现连翘提质增产,多方筹资,在村东、西坡上各建一个高灌,可灌溉2000余亩连翘,每亩可增产四分之一,实现每亩增收500元左右。

万事俱备,扶贫工作队开始放开手脚提高连翘“增量”。2018年,协助村“两委”成立沸秀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户致富能手和54户贫困户,申请20万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营,发展连翘800亩。

由于连翘初加工后价格比现摘现卖增长10%左右,2019年,他们聚焦连翘初加工项目,引进蒸汽锅炉、蒸锅、烘干网塞等连翘烘干设施,在村南建成一个高标准中药材加工厂。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药茶具有药的功效、茶的味道。今年年初,他们以“山西药茶”为契机,在单位县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做起了“连翘药茶”。5月,同山西神农氏药茶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将在沸泉村建立山西药材研究院、山西药材文化研究院、山西药茶青年创业基地等,并开发30—50亩的科研基地,与沸秀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研发连翘产品,延伸连翘产业链条,把连翘产业做大做强,让连翘成为人们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生态宜居住房难 搬进新居笑开颜

沸泉村青山绵绵,流水潺潺,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居住。环境虽美但很多村民却住房困难,居无定所。多年以前,村民都大多数住在山上自修自建的土窑里,3543厂搬迁后,部分村民搬下山,租住在3543厂遗留的旧楼里。如今,旧楼已摇摇欲坠成为危楼。加上村里留守老人居多,故土难离,他们不想易地搬迁。

经过两个月走访,他们摸排到,住房达不到标准的贫困户共有33户89人,其中,16户40人扶贫队与镇政府商定,将沸泉村作为南樊镇集中安置点补充点。确定了安置房用地后,用地产权归属又出现了争议,他们昼夜兼程,开车远赴河北涿州际华3543厂、太原唐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查证相关土地证明手续,几经波折,终于厘清了用地产权。

安置房建成后,由于老人们观念守旧,动员搬迁又成为横亘在大家面前的一座大山。为此,队员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吃了不少闭门羹、碰了很多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老阿姨,说什么也不肯搬,给她做思想工作,时常不经意间就到了三更半夜,通过不懈努力,沸泉村在全县率先完成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搬进新家的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不称颂党恩国恩。“这房子多好,亮堂堂的,我腿脚不方便,这跟城里人住的单元楼一样,厨房、卫生间就在房子里,干啥都方便,我之前还不想搬哩,多亏你不嫌我这个老婆子烦,劝我劝得对。”晒太阳的张大妈乐呵呵地跟谢子龙分享着她住进新房的喜悦。

依山傍水旅游难 综合开发游客来

沸泉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古色古香的国家2A级景区紫云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庙,又有军工3543旧址,还有江南风韵翠色竹林、虹鳟鱼观赏养殖场。但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欠佳等因素极大制约了沸泉村旅游业发展。

2017年,结合县“四治六化一创”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清理河道垃圾200余方、平整河漕1.5公里,倾力美化乡村环境。2018年在入村口处新建了一座仿古门楼,在文化广场、九龙庙附近等四处各修建一个休憩凉亭,竹林深深,曲径通幽,大美沸泉如诗如画。

2018年6月,沸泉村入选“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这个消息极大提振了大家旅游扶贫的信心。每年4月份,连翘花开正好,借势连续举办三届连翘赏花节,2019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来村里录制“连翘花开迎春来,助力乡村新发展”新闻,并在新闻直播间现场直播,极大提升了沸泉旅游影响力,拉动了村经济增长。

下一步,扶贫队将依托沸泉泉域保护工程,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紫云寺、九龙庙等旅游资源,打造“饮沸泉水、品虹鳟鱼、赏连翘花、游紫云寺”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四年的驻村帮扶生涯,使谢子龙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莽撞走向理智、由胆怯走向自信,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收获了一个村的亲人。每当走在沸泉的大街上,听到对面的阿姨喊他“谢书记一会儿搁家吃饭呗,姨给你做好吃的”,听到稚嫩的小朋友一声声喊着“伯伯”,那一刻他内心激动而满足,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沸泉人。扶贫路漫漫兮,道阻且长,但他坚信一点,只要初心不改,用实干加真诚,就一定能把沸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