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遗址位于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一带,地处绛山前沿,对面是涑水河谷地。
早在1965年,上级文物部门依据周家庄一带裸露在地表的古城堡、陶片、灰坑等遗址、遗存,认定该遗址为新石器遗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至2006年,为配合“晋南地区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课题研究,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遗址进行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2007年,周家庄遗址作为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子课题,由国家博物馆主持,每年春秋季对其遗址进行有计划地大规模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巨型环壕、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认定该遗址南北长2200米,东西长2500米,总面积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的大型遗址,距今约4300年,具有早期人类最高统辖中心的地位,人口约3万人。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戴向明介绍,周家庄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运城盆地确认了一处特大型龙山时期遗址。对于研究晋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丧葬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3年3月,周家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50余位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云集运城市,通过听取发掘成果汇报、现场提问、讨论交流、集体总结的方式开展学术研讨,一致认为,周家庄遗址的发掘凿证了一个实事:绛县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考,周家庄系西汉绛侯周勃后裔聚集地。走近该村,举目可看到古堡、古城墙、古戏台、古院落,田间地垄间随手可拣到石斧、石铲、兽骨、陶片、瓦块等遗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发掘工作的逐年深入,我们深信,周家庄遗址还将有更多的惊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