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惊世国宝·
西周倗国墓地

在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十多年中,西周倗国墓地的考古发掘连获3顶桂冠:2005年,跻身我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继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发掘之后,长期空缺的第二个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倗国墓地位于横水镇横北村凤凰塬上。南濒涑水河,北枕紫金山,背风,向阳,堪称风水宝地。2004年春,县文物管理部门获悉该地有不法分子盗墓的迹象后,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12月,山西省文物局组织运城市文物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多名专家开赴墓地,开始了历时3年的抢救性发掘。

发掘现场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3年时间共清理墓葬1326座,其中车马坑35座。墓地排列有序,等级分明,大致分为大型、中偏大、中偏小、小型4个级别。出土青铜礼器、玉器、漆器、陶器、荒帏等珍贵文物10000多件(套)。特别是发掘出国君级别的1、2号夫妇并列异穴合葬墓。墓内随葬大量的青铜礼器、乐器、玉器、陶器和漆木器及殉车、殉人。其间有三个重大发现。一是发现青铜礼器上所镌“倗伯口作宝鼎……其万年永用”、“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等铭文,使沉睡于地下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古倗国重见天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奇,原来在绛县不大的疆域里,竟有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度存在;二是首次发现古文献中记载的随葬品“荒帷”(即棺罩),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衬实物;三是该墓地的发掘采用大面积揭露技术,在葬俗、葬法中上获得前所未有的信息。该墓地发掘完毕后,对其进行了保护性的回填。在原址竖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横北西周墓地、国务院2013年3 月5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标志碑。

考古专家和当地学者参照典籍文献、考古成果、实地调研,对古倗国历史渊源、疆域范围、社会发展、存续年代等初步推测:倗国为西周早期周武王(前1043年左右)所封的诸侯国;倗伯系狄族隗姓,其夫人毕姬为周武王叔父毕公高之女,夫以妻贵,被封为伯。其疆域以横水镇为中心,南达东山皋落氏部族(今垣曲县)、北与晋国紫金山而望、东以垣为界至绛县卫庄镇、西毗古董国(闻喜东镇),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与文献记载的分封面积基本吻合。又因其境内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其农牧、冶炼、纺织、编织等生产水平高于其它区域。有可能在春秋时为晋献公(约前669年左右)所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