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厚重底蕴·
“绛县”与“绛”

绛,《新华字典》释义为:“赤色,火红”。众所周知,中国各地的地名多与山脉、河流相关。绛县之所以得此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因北部的绛山。此山远眺土石皆呈红色,特别是当晓日东升,晨光万道,层峦尽染,天地彤红,因此得名紫金山,又名绛山。附近的这片土地也被命名为绛县。

那么,可否认为绛山就是绛县的唯一得名来源呢?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呢?

历史上,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以浍水为界,以北为北绛县,浍南为南绛县。

绛县就是今天的翼城一带,这里与绛山的关系并不大。

如果留心绛县本地方言特别是垣上方言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前鼻音和后鼻音、开口音和闭口音是分不清的。“绛”jiang和“晋”jin在绛县方言中高度相似。从方言这个角度来讲,“晋”与“绛”应该是那时人们古音中对同地、同名的两种读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教授在《晋国早期都邑探索》中对此做了阐释。也就是说,专家认为,“绛”就是“晋”,“晋”就是“绛”,“晋”与“绛”同宗、同源、同脉。

郑玄《诗谱·唐谱》记载:“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就是说,最早“桐叶封弟”所封为唐,然后因境内有晋水改为晋。晋经历了曲沃代翼(前678年)和骊姬之乱(前657年—前651年)后,王族公子被屠杀殆尽,导致分封制无法沿袭。于是,晋国开始设立地方行政区域—“县”,也就有了《左传》中记载的天下第一县“绛县”,这时的“绛”名称由来,很大的可能就来源于古音中的“晋”。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先有“绛”,而后产生同音的“晋”水和因水而得名的“晋”国。对于上述这些可能,笔者只是大胆假设,至于历史的真实是什么,那就有待于权威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细心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