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民间艺术
泥 塑

泥塑艺术是绛县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本县不少寺庙中保存完好的泥塑佛像可以印证当地泥塑历史的古老。后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风习俗,从造型设色,线描诸方面将泥塑艺术继承下来,代代相传,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作品洗练概括、生动逼真,色彩对比鲜明,形态妩媚可观,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乃民间艺术一绝。当今泥塑艺术的后起之秀是峪南村的赵金鑫、李军、槐泉村的白晓阳。赵金鑫从农村到了宇达集团,师从艺术大师韩美林,参与了由韩美林设计的北京奥运福娃的制作,名震遐迩。李军的泥塑制作也走出山西,在河南等地留下印迹,受到夸赞。白晓阳的泥塑也屡有不俗的作品问世,备受好评。

根 雕

根雕艺术自20世纪70年代在绛县兴起,它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绛县根艺的佼佼者有文化馆的孙凯、续鲁村的柴建业、北步康村的蔡星智、绛中教师高新鹏等。他们将巧藉天然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时,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主题后,本着“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根艺成就最大的是孙凯,其作品“鹬蚌相争”、“遐想”荣膺山西省首届根艺展“二等奖”,并入选全国第五届根艺展获“优秀作品奖”。还在第11届亚运会捐献根艺作品2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