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磨里镇郭家庄村,地处巍峨绵延的中条山北麓,扼守磨里东、南二峪。1932年9月,以迴马岭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郭家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保卫绛县红色政权的桥头堡。
这里,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1942年4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天,驻扎在绛县的日伪小队长杨六九带领几个狐朋狗友,耀武扬威地来到郭家庄催粮逼款。这个坏消息像一片乌云,霎时笼罩在村民头上。正在山坳里割猪草的小情报员张廷录听说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一路小跑奔回家,撂下草篓子,来不及告诉父母一声,急匆匆跑出家门。
个头不高却机智勇敢的张廷录,郭家庄人,从小生活在这片山区平凡的土地上。此时,他凭借熟悉的地形,像个小鹿似的,时而穿过荆棘遍布的山沟,时而攀上怪石嶙峋的山梁,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迴马岭抗日县大队。顾不得喝水,小廷录先把日伪军进村的消息一五一十地报告给大队长王凤江。骁勇善战的王大队长得到情报,操一口浓重的山东话直夸小廷录:“好我的孩,你真是好样的!”当即带领几名战士,火速下山。
根据情报员提供的线索,王大队长率领几位战士,如猛虎下山,没用多长时间便潜入郭家庄村。他们悄悄靠近维持会长郭子敬家门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院子。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不可一世的杨六九一伙,正给郭会长施加压力,猝不及防的阵势,一下子把这伙坏蛋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几支靠在院子树下和堂屋门口的枪,早被手脚麻利的战士收走了。此次突袭,缴获了5支长短枪,有力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4年夏,故绛大地草木葱茏,山野、平川的小麦正泛黄成熟。一天,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王学海,带领警卫班战士赵希龙,从迴马岭山上下来,与郭家庄村干部群众交流思想。王学海书记对郭子敬等几位村干部说:“我们党的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全国的抗日形势越来越对我们有利,日本鬼子猖狂不了几天啦。当下,我们的任务是发动群众,支援前线... ...”正说话间,放哨的来报告,一小队日本兵朝郭家庄奔来了。王书记一行火速转移,郭会长沉着地倒掉干警们碗里剩下的水。愚蠢的敌人赶来,竟没有看出任何破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根据地后勤供应,也为了更好地完成太岳军区交给的军需任务,县委在郭家庄村设有秘密粮库。
有一次,从敌占区征集来的一批玉米面、小米等物资,需要送往太岳军区阳城县梨疙瘩军部。先前的情报员张廷录由于表现出色,已成为秘密粮库的保管员。他和驻迴马岭县财粮科一位大他几岁的同志,被上级安排负责运送这批物资。他们组织30多个民兵,挑起担子,顺着绵延起伏的磨里峪,先后经过垣址坪、翼城县曹公村、沁水县张马村等地,两天两夜后抵达目的地。太岳军区八路军军部官兵,看到风尘仆仆、肩膀红肿的老乡们,都十分感动。
郭家庄粮库还负责抗日县政府、县大队执行任务的食宿。每次队伍下山,粮库负责人都会安排村民备饭。战士们就餐时,大队长王凤江随即部署当天的行动。行动结束,战士们总是先到这里用饭,再返回迴马岭驻地休整。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官兵的生活。
郭家庄儿童团成立于1938年春。郭兴勤任儿童团长,成员有茹金民、张廷录、张廷山等。他们平均年龄不到15岁,担负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等任务。
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甚嚣尘上。1946年4月的一天,一个三十来岁、货郎打扮的青年,挑着担子从山下探头探脑地走来。正在执勤的李学文、芦志耐、张小朝上前拦住了他的去路,叫他出示路条。这人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一个劲地拿糖块往李学文他们手里塞。见他形迹可疑,儿童团员们十分警惕。李学文跟旁边的张小朝使了个眼色,张小朝机敏地走开。在通向村庄的路上,小朝边跑边喊:“妈——饭做好了么?”村里有人听到暗号,跑出来回应:“饭做好啦——回来吧——”货郎不知是计,趁机劝李学文和芦志耐回家吃饭,慌忙挑起担子想溜走。芦志耐攥紧红缨枪,跳过去把枪一横,说:“不准进山,我们要看路条。”货郎拿不出路条,又不愿跟孩子们纠缠,丢下担子,发起狠来:“小毛娃子,再挡路,小心老子揍你!”说着,挽起袖子,要打人。“你敢!”刚刚返回的张小朝拿起红缨枪冲到跟前。这家伙见甩不掉几个孩子,便从腰间拔出手枪。说时迟那时快,身手矫健的李学文啪地一下用红缨枪把对方的手枪打落在地。这家伙正要俯身去捡,早被李学文一脚踹倒。芦志耐上前一扑,将枪抢到手里。三少年与身强力壮的假货郎扭作一团。村民兵指导员逯银全带领民兵及时赶到,将其带走。
经审讯,此人名叫王立员,是伪县府的一个密探。他化妆成货郎,打算混进我根据地探听情报,不成想还没进山,就栽到儿童团员们手里。
郭家庄村妇女救国会于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成立。为了保障根据地军民生活所需的食盐,妇救会组织村里姐妹,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到百里外的闻喜、运城等地秘密背盐,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抗战。
郭家庄,真不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迴马岭根据地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