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誉满中外绛县飞龙

“绛县龙舞”历史悠久,源于舜时期,据史料记载:“董父豢龙”的故事就发生在绛县之西的董泽湖,据此可以说绛县是龙的故乡,龙舞的发源地。在汉代,绛县龙舞就非常盛行,远近闻名。在清代,东关村举人王大仁父子对龙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后代代相传,成为晋南一带极具影响的民间龙舞蹈。

绛县龙舞分地龙、天龙两种。传统龙舞只能在地上表演,所以绛县人把它叫“地龙”。绛县地龙表演形象逼真,造型威武,具有雄伟、粗犷、凶猛之特色,是典型的中国北方龙舞流派,同时也溶进了南方龙舞的节奏明快之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盘龙”“卧龙”“团龙”“滚龙”“九曲金龙”“龙蟠九叠”“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盘作砚台”“仰天喷火”等绝技表演形式多样,光彩夺人。

绛县“飞龙”是在传统地龙的基础上,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步发展改制的。上世纪80年代,东关村龙舞著名艺人董志武与绛县文化工作者开始研发飞龙,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使绛县第一代氢气飞龙实验成功,它用艺术的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传说中龙的腾飞造型,是对绛县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绛县传承人文化工作者郭尔夫吸取全国各地龙的优美造型,结合氢气龙的特点,上百次设计,经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绛县飞龙的突破,相继推出二、三、四代氢气飞龙、氦气飞龙,使绛县龙舞造型、制作、日臻完美,成为各省市庆典赛事中不可多得的一道文化美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绛县地龙、飞龙可单独表演,亦可同时表演,达到了完美的艺术高度。表演时,天龙腾空而起,空中盘旋,时而俯瞰大地威震山河,时而傲视长空直上云霄;地龙狂舞,时而紧贴地面,像在水底遨游,时而高高跃起,像在空中飞行。天上飞龙翱翔,地上金龙狂舞,表演场面壮观,气势恢宏;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和心灵的震撼,有着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绛县飞龙成为我国民间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随着改革开放,神奇的绛县飞龙也注入了新的生机。1990年9月,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四条巨龙横空出世,腾空而起,翩翩起舞,展示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决心,成为亚运会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焦点。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各国的外宾及在场的数万双眼睛盯着腾飞的巨龙,瞬间,镁光灯闪烁不停,鼓掌声,喝彩声响作一片,“OK”“真棒”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人们被这一壮观的场面惊呆了,震撼了,被这靓丽的风景陶醉了!之后,绛县飞龙插上了金翅膀,出雁门、进鄂黔、入南洋、渡东海,飞出了国门。日本胜山市在邀请龙舞表演时,考察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龙舞后,从千百家龙舞中选中了“绛县飞龙”,在日本表演后,让当地民众大饱眼福,使绛县飞龙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表演,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中外友人的称誉和赞叹。1997年7月1日,绛县飞龙再次见证了香港百年回归的历史时刻。这天上能飞的飞龙,地上能舞的地龙,就出自我们古老而美丽的绛县,蔚蓝的天空因多了“绛县飞龙”而添彩,庆典盛会因有了“绛县飞龙”而生辉。“绛县飞龙”曾多次参加了国内外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以及各种庆典活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感叹。被誉为“绛县飞龙甲天下”。

随着国内外的频频出演,绛县飞龙脖颈上也挂满了无数个耀眼的光环,绛县文体局也捧回了一项项荣誉桂冠,北京亚运会,绛县飞龙荣获了“景泰蓝杯”奖;1990年第四代氢气飞龙获国家外观设计型专利权;1989年在山西省两会一节上荣获“金杯奖”;1992年又在山西省第八届运动会和一周两节开幕式上一展雄姿;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运城电视台多次报道了绛县飞龙的景观;马来西亚《新民日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作了“飞龙在天”的专题报道;《经济日报》以“飞龙在乡间诞生”为题报道了这惊人的奇迹,文化人郭尔夫的论文《浅谈氢气飞龙的设计制作与放飞原理》在省级获奖,为炎黄子孙增添了光彩和骄傲。2006年12月,绛县飞龙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