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绛县,每当人们谈论起南樊机械厂曾经的工业辉煌时,总会念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字——赵越。说他是个一生奉献,乐于承担社会大义的人。
赵越离开这个世界,已过去近30年。
1954年,二十岁的赵越,从部队转业到山西省绛县。参军前,他是江苏无锡教育学院电子工程系的高材生,在部队是通讯工程学院的教师,精通几国语言,一直同电子通讯打交道。到绛县后他先在供销社工作,后分配到南樊机械厂。
那时的社会倡导工农联盟,每逢三夏大忙时节,工人都要去农村帮助收割小麦。站在热浪滚滚的麦田里,目睹农民兄弟每天手持镰刀、挥汗如雨,整日累的腰酸腿疼的情景,赵越萌生了制造小麦收割机的想法。他对别人说:农民太辛苦了,咱们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没有现成的资料,他从镇上理发店借了把手动推子,反复拆装,仔细琢磨,研究其构造原理,接着又自带干粮,骑车一百多公里,赶到行署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想从书海中寻踪觅迹。半月后,终于拿出一份满意的图纸。
收割机进入试制阶段,他最关心刀片的选材,他认为那是收割机的核心部件,测试过几种扁钢的性能后均不太满意。后来,他想到了铁路上的钢轨,通过关系协调,他同工友们一起,用平车从附近的火车站拉回几根。
南樊铁木业社造出了马拉收割机,这在晋南一下成了天大的稀罕事。接着,他们带着自己的产品,应邀参加了同类产品的全国“拉力赛”。按照小麦不同的收获时令,南樊的马拉收割机从山西出发,一路经河南、山东、河北,顺延直达东北三省,演绎了一出新的“闯关东”。在速度、性能、质量、耐力的大比拼中,一些趾高气扬的大厂产品纷纷被淘汰,谁都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南樊马拉收割机竟走到了最后。
1959年,他们的产品被国家轻工部评为特等奖。建国十年大庆时,又披红戴花登上了国家三委(科委、经委、计委)的彩车,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打那以后,他们的产品成了全国抢手货,每年生产300多台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南樊铁木业社也因此红火起来。
赵越原籍江苏丰县,他来绛县后,妻子和儿女们一直坚守在农村老家。三年自然灾害时,赵越把一家人迁到了绛县东官庄村,居住在两孔常有逃荒人落脚的破窑里。
东官庄地处中条山下两河相夹的旱圪垯上,全村自古最头疼的事是人畜吃水。村里仅有的两口人工水井,因井深水浅,常因排队争水而起哄打架,就这也满足不了一半人的吃水需求。没办法,多数人只好到坡下蜿蜒几千米的沟底或更远的邻村去担水,往返一趟要走十多里路,常有人因挑水受伤甚至致残。人们生活惜水如油,邻里间往往能给一升面,不借一碗水。这种困境世代沿袭至今,解放多年也没找到解决办法。
赵越住在这里后,十分感谢村民们慷慨地接纳了他们一家。村民的疾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自琢磨,要为村里解难题、尽心力,想方设法把水从沟底提上来。
那时市场上已有了柴油发动机,赵越仔细考量过现场的地形后,认真推理,反复演算,很快拿出了一个提水方案。他给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全村人都心情振奋,倾力配合。一个多月后,赵越从厂里把制作好的一台水泵拉到东官庄,开始了首次试验。结果,水送到半坡后便无力上行了,距坡顶还有几十米。现场的村民都觉得遗憾,赵越却在坡上坡下的往返穿行中看出了问题。他擦着头上的汗水思忖,是送水的动力不够,设计时只顾及节约成本,忽略了机械动力的规律,看来光想着替老百姓省钱不行,还要遵循科学。既然单项水泵不行,就用三项泵联供,于是,他把工友们召集到一起,对图纸进行反复修定,然后加班加点对原体进行改制,很快制成功了三联水泵。
再次试水那天,东官庄村里像过节一样,坡上坡下到处挤满了人,当清澈的沟底泉水涌上坡头时,全场沸腾了,孩子们奔跳欢呼,老年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村干部握紧赵越的手说,你帮我们解决了世世代代的大难题,为村里立下汗马功劳,我们要为你立块碑。赵越急忙摆手说:“我只是尽了点做人的本分,立碑可万万消受不起。”
几天后,山西日报派员对此作了长篇报道,夸赞南樊铁木业社生产的三联水泵,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是工业支援农业的好典范。这年年底,三联泵在国家轻工部举办的“北京科技展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奖。后来,又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将绛县南樊的三联水泵嵌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牌子,支援给亚非拉一些国家,受到世界各地的好评。
由赵越亲自研发,制造成功的三联水泵,有力地解决了我国山区人畜用水的难题。他所在的南樊铁木业社,也多次光荣获奖,发展壮大,改名为南樊机械厂。工厂将此作为主打产品,每年以2700台的产量销往全国各地,创造了绛县工业的一度辉煌。
当史无前例的文革浓烟熊燃到南樊机械厂时,赵越又接到了上边下达的任务,要他牵头研发1500型内燃泵,以备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使用。
查阅资料后赵越发现,许多年以前,在水利科技领域,英国专家洪孚星,德国专家罗伦茨就涉及过内燃泵的设计和研发,并不留余地的断言,内燃泵的扬程不会超过11米。到今天为止,这个定律世界上还未有人能够撼动。
为了躲开造反派的干扰,赵越一人钻进了医院的传染病区,在这里肝炎病人的呻吟和结核患者的咳喘,无形中给赵越织成一张防护网。也为他觅得一块专业静土、为国效力的空间。至于自身的安全,赵越全然没放在心上。在这里,他反复演算数据,不断修正图纸,夜深后又偷偷来到工地......
两年多寒暑交替的苦研,数百次不间断的实验,赵越从不因失败的挫折而气馁,更不因实验的枯躁而烦心,他避开前人后尘,尊重水的属性,在水与火的碰撞中找到最佳触熔点,利用煤气和水氧点火爆炸后冲天的动力,加上泵体管道自身的压力,一下子把水的扬程提升到22米。
赵越主持研制的“1500”型潜水泵终于成功了,每小时可提水4800多吨,完全能够满足国家大型提水工程的需要。
消息经《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一些资深的外国同行压根不相信中国会出现这样的奇迹。没过多久,赵越就接到国家科委的电话,要他到北京,当面回答一个德国专家的质疑。
赵越背起帆布挂包,装上仅有的计算尺和算盘,住进了国家科委招待所。见到德国人之后,对方盛气凌人,一脸傲气,漫不经心的将一麻袋图纸摔向赵越后说,你用的办法我们多年前就计算过了,根本行不通,这是我们的图纸,你若挑出毛病,我们就认输,否则就是中国人在吹牛皮,说大话。
看着身边国家科委领导的眼神,赵越极不情愿的接受了挑战。
正逢乱世,一个基层科技人员进京,自然没人问他吃喝。他已多时没有吃饭了,外国人离开后,赵越独自一人跑到街上,吃下两个饼子和半斤猪头肉后,他无暇顾及京城的夜色,返回住处,打开了外国人留下的麻袋......
夜深人静,月色正浓,埋头细看外国数据的赵越,突然站了起来,长出了一口闷气,心头不觉一阵惊喜。惊的是,外国人竟然把一个普通的数学公式算错了,弄成1+1=3。既然在这里偏了道,后边就无须再看了;喜的是,原本准备长期的忍辱应对,现在看来不必了,明天就可以打道回府。
看表已是凌晨三点,也许是猪头肉太咸了,这时才感到了口干舌燥,渴的厉害。他出门在楼道里没找到热水,便对着卫生间的水管,大口大口地痛饮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一脸诧异的外国人被叫到房间,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赵越熟悉德国语言,但从不会说难听话,他只是客气地指着错误的公式让对方看。对方心神领会,经当场重新运算,眼里马上露出了歉意的目光。愧疚地拥抱后,外国人向赵越伸出了大拇指。
绛县人提起赵越,说他是个心正、品端、技高、璞善的好人。他用他自身的本份,不断地向社会播撒道义。在乡下时,不管谁家的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等家电有了毛病。赵越听说后总是不请自到,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配件,给乡亲们免费修好。
赵越住院看病时,听说医院的超声波坏了,请人修要花很多钱。他主动跑去一看,发现调试用的节拍器三极管坏了,他把自己收音机零件拆下来换上,不收医院一文钱。那时电视还很少,县上有个单位的电视机看不到图像,请广播局专业人员修了多次也没弄好,他们派人把赵越接到县城,一个下午便手到病除。
赵越视名利淡如水,对物质不贪求。几十年里,他从没有过一处固定的住所,更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房产。先后搬家十几次。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几年,他已是省里很有名望的高级工程师了,又是绛县政协副主席、运城无线电厂的厂长,却仍然住在县干休所的两间平房里。他喜欢电子科技,但除了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外,家里竟看不到一件与电有关的家当,一对破旧的沙发早已腿脚不稳,办公桌和床都是从外边借来的。说他一生清贫,不近奢靡,一点都不框外。
四十多年来,赵越像是在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跋涉,过每道弯都是一回心灵的的折磨,经每个坎都是一次道义的输出,他一生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项目,有8项获得国家奖励,其中2项被评为特等奖,为此,南樊机械厂曾受邀参加了1970年的国庆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