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王建理山村致富“领头雁”

王建理,大交镇续鲁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绛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自2011年当选为续鲁峪村的“父母官”,王建理十几年如一日,奔跑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建理更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建言献策,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整体搬迁“挪穷窝”

续鲁峪村地处大交镇东南端,地势狭长,全长15公里,由14个自然庄和15个居民组构成,地理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脱贫攻坚前,全村344户,10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292户,923人,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村庄。2011年12月,王建理当选为续鲁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王建理和支、村委一班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着,无奈受自然条件限制,这条路走的异常艰难。2015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续鲁峪村作为大交镇唯一一个整体搬迁的贫困村,迎来了新生。

为了把“整体搬迁”这一民生工程落实好,让村民们早日迁入新居,王建理率领支、村委一班人,没日没夜地忙于集中安置点的价格洽谈,自建点建设的项目监督。在搬迁过程中,面对有的村民“住下的坡不嫌陡”的老思想,还有的村民顾虑搬迁后的生计问题,迟迟不愿搬迁,王建理又三番五次的上门做工作,解开村民们思想上的“疙瘩”。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年底,续鲁峪村的村民分别在自建点幸福小区和安置点浍水佳苑、金御华府、金御人家安家落户,住上了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的新房子,实现了整体搬迁。在拆旧复垦中,很多村民舍不得住了几辈人的老宅,拆房扒院,困难重重。王建理采取“支部先行、党员带头、党员包户”的方式,通过大量工作,共拆除380户,窑洞2163孔(间),拆除面积701亩,圆满完成了续鲁峪村拆旧复垦工作。

“那段时间确实很累,但看到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腾出来充满希望的大片土地,累一点,我觉得值了!”谈起来那段经历,王建理深情地说到。

发展产业“奔富路”

村民们整体搬迁改善了人居环境,国家扶贫政策让村里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随之,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走向富裕成为续鲁峪村发展的新目标。

王建理常说,村里的事无小事,事事谋发展;村民的事无小事,事事想致富。他带领支村委一班人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利用拆旧复垦腾出来的土地,依托“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277万元建起了生态养殖园区。通过集体引导、合作社提供技术、农户日常管理、以劳务作价出资,发展集体经济。投资40万元,建设了占地3600平米的一期养牛基地;投资155.68万元建起了占地六千平米的养猪基地;投资34.36万元,建起了占地2400平米的养羊基地;2021年投资47万元,建成了二期牛场;2021年为了提高村民的就业技能,在幸福小区建设了450平米的孵化培训中心;2022年为了解决村里老弱病残的就业问题,王建理还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建设了一个扶贫车间,开展简单的食品加工业务,做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截至目前,续鲁峪村集体经济突破12余万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续鲁峪养殖园区,牛羊成群,道路洁净宽敞,整个园区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共赢局面。

履职尽责“好代表”

自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以来,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王建理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每一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每次人代会,王建理都认真对待,会前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将群众呼声撰写成意见建议,提交大会,他提出的《关于在大交镇东段建一处垃圾转运站的建议》得到了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依法行使权利,认真审议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投好每一张神圣的选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建理认为这即是责任更有无尚荣誉,即是压力更有无尽动力,荣誉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压力是肩上的动力责任。“在今后的履职当中,我将不辜负人民嘱托,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认真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王建理说。

康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