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多举措破解农村养老难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已成为政府、家庭、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才能使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获得安全感,找到幸福感。

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8004万人,其中农村留守老人超过5000万,六成左右生活在农村。与城市老年人相比较,农村老年人有“三难”:一、经济条件差。城里老年人不仅退休后有固定工资收入,还有门面房出租高额收入,吃穿不愁,生活无忧,而老年农民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年轻时头顶烈日,披星戴月下地劳作,还要盖房子,为儿子娶媳妇,到了60岁了还要为生计奔波。仅靠政府发给的每月一百多元养老金是杯水车薪;二、种地收入少。种粮周期长、投资大、效益低,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扬抵消了上涨的粮食价格,再加上旱灾、涝灾、冻灾、虫灾、雹灾的轮番交替,使得种粮农民入不敷出。三、留守在乡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输出,“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已不复存在,老年农民与自己的子女分融城乡,年老体弱独守乡野,成了留守老人,有的成为空巢老人。不仅生活困难,而且照护孙辈念书、还要下地劳动,农闲靠打零工补贴家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常回家看看或问候老人。该法律条文在实际中很难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绛县为例,全县有2乡8镇、133个行政村,截止到2021年末,全县已办起59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所养老机构。2023年绛县把为老年人办实事列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改造建设1所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2所康养中心、提升5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吃的好、玩的好、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西山底村李引安老人赞不绝口。该村于2014年7月2日建起日间照料中心,聘请厨师专门为老年人做饭,老年人每人每月只交纳200元,就能吃到一日三餐。怡心苑养老中心是一所民办养老机构,自2014年8月建院至今,共服务老年人1000余人,院长张春春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养老之星”。在探索农村养老的实践中,河曲县独树一帜更高一筹,目前30多个村的老年餐厅正在运营,预计到今年6月底,全县183个行政村将实现老年餐厅覆盖。县委、县政府办农村老年餐厅,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目的是为了解决村里老人吃饭麻烦问题。财政补贴后,每位老人一天三顿饭只需9块钱。

养老,涉及民生,牵动民心。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不仅是每位老年人的心愿,也是每个家庭的急难愁盼。根据农村现状,结合有关养老政策,提出破解农村养老难的三点建议:

一、居家养老是基础。俗话说“古土难离”、“落叶归根”,在家养老老人生活、生产环境熟悉,邻居在一起,有人说话、有人聊天,谈天说地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生活上相互照应、精神上互相依靠,心理上得到安慰。村“两委”成员、网格长、年轻并且在村里的党员、志愿者组成助老帮扶小组,上门为老年人送服务、送温暖;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提供代办、帮办服务。

二、老年餐厅是方向。无论是老年餐厅还是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幸福院、敬老院,虽然名称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村委会可利用养老政策和资金,利用旧校舍或废弃宅院,经装修改造后办老年餐厅对60周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没有传染病的,儿女审请、本人同意,可签订协议,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监管部门制定用餐卫生制度,随时线上查看每个村的老年餐厅情况规范有序,干净卫生。

三、民办养老是支撑。支持民间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政策上优惠、资金上倾斜、护理上培训、管理上服务、监督上严管,同公办养老机构形成竞争,提升服务水平,让老人安心,家庭放心,政府省心。

田承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