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飘扬在东华山的革命战旗

呯——

193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二,绛县东华山峰巅响起一声清脆的枪声,继而升起一面左上角绣着镰刀斧头、正中绣着“绛县红军游击队”字样的鲜艳红旗。这面红旗迎着竦竦山风猎猎飘扬,映红了整个山峦和数千民众的笑脸。

这时,一个伟岸挺拔的身影跃上红旗下面的岩石上,挥舞起拳头,激动而庄严地宣布:“父老乡亲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绛县红军游击队今天成立了!”宣布这一喜讯的是绛县县委首任书记、绛县红军游击队指导员曹金海。

“中国共产党万岁”“绛县红军游击队万岁”在场的战士、民众们无不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口号声飞向天际,响彻云宵,欢呼我党在河东地区从此有了第一支革命武装。

河东地处晋、陕、豫三角地带,是北方通往中原和西北的战略要地,也是山西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早在1926年,革命先驱就建立起中共运城支部,继而成立中共河东中心县委。

绛县地处中条山东段,反动统治相对薄弱。1932年,党派曹金海回家乡担任绛县县委书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久,嘉康杰亲赴绛县,指示曹金海:“当前,全国掀起抗击日寇热潮,你是咱河东地下党里鲜有上过军校、在西北军里当过军官、熟悉军事的同志,根据山西特委指示,决定让你在地域偏远、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绛县建立武装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为河东地区武装斗争打开局面。”

“请党组织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曹金海冒着随时会暴露的危险,很快联络了十多位返乡军人和热血青年,伺机拉起自己的武装队伍。

1934年春,曹金海得知当地里册峪里一带活跃着一支由河南药商组成的专门杀富济贫、行侠仗义的好汉帮,眼睛一亮,觉得完全有可能将其整编为革命武装,便化装成客商,深入大山,几经周折,在当地开明药商引见下,结识了河南药商的主要成员。曹金海操着一口地道的豫西话,亮出老乡身份,与其“拜把子”,很快取得对方的信任。他向对方灌输革命道理,坚定他们弃旧从新、参加革命武装、与国民党反动兵痞和土匪死磕到底的决心。在此基础上,曹金海又动员当地多名热血青年加盟,组建起“绛县红军游击队”。

河东第一支革命武装——绛县红军游击队诞生的消息像插上翅膀,迅速传遍河东大地,极大地鼓舞了河东地下党的斗志,垣曲、夏县、闻喜等地相继出现了小股革命武装力量,震慑了地方反动势力。

绛县红军游击队以迴马岭为根据地,神出鬼没于本县山川和平原,袭击国民党武装,惩处土豪劣绅,分财物给穷苦群众,大长了穷苦群众的志气,灭了反动势力的威风,导致周边各县国民党当局惶惶不安,继而震惊了阎锡山统治集团。阎锡山急调晋绥军72师一部,纠集绛县、垣曲两县保安团共300余人围剿绛县红军游击队。游击队以中条山为依托,与阎系武装打游击周旋。同年7月,因消息走漏,暂踞在东华山泰山庙里的绛县红军游击队不幸被敌方团团合围。敌方纠集数倍于游击队的顽匪,截断了下山的所有道路,妄图把这支革命武装消灭殆尽。战斗中,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硝烟笼罩住山峦,枪炮打断了树杆,鲜血染红了岩石,战士们视死如归,据险固守,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三夜,消灭了100多名匪军。弹尽粮绝后,曹金海率领幸存的指战员转战到南面的后山,攀崖而下,冲出重围,为河东革命保存了实力。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中共绛县县委、绛县人民武装部在当年成立绛县红军游击队的东华山峰巅上竖立起一座石碑,上书:“绛县红军游击队成立纪念碑”。凡登上东华山看到这座纪念碑的游客,无不恭敬鞠躬,献上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