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古建筑

漫步绛县古建筑,总是被其幽深的气息感染,被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浸淫。

绛县古建筑里,有历史留下的沧桑气味,也有一种春去秋来的惆怅;有各个动荡王朝烙下的印迹,也有千百年来的岁月更替。

绵延的历史,绵延的故事,如今成了绵延的风景。

经过千百年春秋的进化与历练,沉默与语言的碰撞,从古建筑崩出了古朴的文字,文字在跋涉中直立,又在直立中雄健,它折射着古建筑主人曾经的殷实、显赫,抑或后来的落寞。

国家级重点保护古建筑有8处:

【太阴寺】位于卫庄镇张上村。坐南朝北,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1米,占地面积为8748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北魏(396-534年),北周天和三年(568)初次整修,唐永徽元年(656)对该寺进行重修和扩建,后晋天福三年(928)、金大定二年(1180)、元大德元年(1297)及明清时期均有修缮。原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舍利塔。两侧分别排列有东配殿、西配殿、东耳殿、西耳殿、斋堂和僧舍。现仅存过殿和大雄宝殿。过殿台基为宋金时期遗存,木构为民国五年(1916)失火烧毁后,从附近范村整体搬迁来的1座家庙。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寺内保存有包括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在内的木雕像5尊,彩塑4尊,五代至清碑共7通。太阴寺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晋南早期建筑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早期建筑的重要实例标本,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第五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明确记述,从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向绛县张上村中构修堂殿,印造藏经。”至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门人法澍再寻良匠,重录圣贤。”这说明,最少有12年,太阴寺中从事着大藏经的刻印工作。碑立之年为太阴寺再次重修的元大德元年,民国学者蒋唯心关于《赵城金藏》的研究认为,补刻工作是在元初。此时立碑,以“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为首题,雕藏经应是与重修工作相伴相行的。据此推断,太阴寺大藏经的补刻工作可能一直就没有停止。从慈云与崔法珍属尹矧乃同时期弟子,金大定二十年慈云为雕藏经重修太阴寺,金大定二十一年,藏经刻版开始运往燕京的史实,可以断定,太阴寺是当时藏经雕印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赵城金藏》部分内容的主要雕印地之一。

【景云宫】位于横水镇灌底堡村。坐北向南,据《闻喜县志》记载,创建于唐贞观八年(634),明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再次进行修葺。1984年抢救性维修,2009年再次重点修缮。原建筑规模宏大,有一门六殿,布局紧密,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献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国二十二年(1933)宫内建筑毁于火,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殿内现存唐贞观八年元始天尊像碑1通。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封戏台】位于安峪镇董封村。坐南向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属原黄飞虎庙中的一单体建筑,元代建筑风格,据原梁题记载,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年间修葺。2001年落架大修。2010年再次重修,同时复建和重修了东西门楼。戏台砖构台基,高0.9米,台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柱粗矮,上施圆木大额枋,平梁为月梁式,前后檐下柱头斗栱五踩双昂。里转斗栱出45°斜栱,后檐大斗为梅花形,用翼形令栱。戏台前两侧保留有清代阎君殿,西保留有门楼,门楼为清代建筑,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观】位于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占地面积大约1739.5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原有戏台、献殿、玉皇殿、混元宝殿,有配殿、廊房。现仅存献殿、混元宝殿、配殿、东廊房。献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卷棚顶,两面山墙为水磨砖墙。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椽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圆形通面额枋,通额上施七朵五铺作双下昂斗栱。斗、栱、昂墩实、硕大、粗犷,具有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西配殿为清代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东廊房为清代建筑。长春观曾被改建成村办学校。2009年,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2013年5月国务院第七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县文庙】位于山西省绛县县城。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分别建有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过厅、戏台、献殿、大成殿、明伦堂、麟经楼、敬一亭、崇圣祠、射圃亭、文昌阁等。几经劫难,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

庙宇现南北长150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大成殿属厅堂型构架。虽经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元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明伦堂,为清代遗构。1987年重修明伦堂,1989年重修大成殿,2003年整体重修。2013年5月国务院第七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寺碑楼】位于横水镇乔寺村。坐西向东,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建筑面积44.2平方米。碑文记载,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石砌台基宽17米,深 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砖雕、石雕皆十分繁复而华丽。2013年5月国务院第七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