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古庙会

东山底岱岳古庙会

绛县东山底泰山庙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其后屡有修葺,至新中国成立初,殿堂庙廊损毁殆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生日期间,当地的一些官绅和民众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和物资交流、文化娱乐等庙会活动,渐渐成为当地一个节日,一种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期间,东到柳庄、东外,西到闻喜的东镇、侯村一带,北到郝庄的牛坞等村,涑水河两岸诸村,方圆数十个村庄,以社为单位,组织几百人的迎神队伍,抬着本村的木雕神像,身穿五颜六色的彩装,画着缤纷的脸谱,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蜂拥到东山底村,依次列队到庙里的戏院中表演。节目有耍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再是请外地的专业戏班子来演戏或者当地人演社戏。内容有《梁秋燕》、《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红灯记》等一批剧目。人们有前来求财的,求子的,求祛病消灾的,求福寿平安的,求娘娘为孩子开枷锁的,还有还愿的,等等,不一而足。同时,横水、东镇、绛县和闻喜县城的知名商号和店铺,也纷纷涌来促销,生意红火,盛况空前。后随时代变迁,庙会渐趋衰落。从1990年起,经过方方面面不懈努力,随着部分庙宇的复建和扩建,中断了几十年的古庙会又生机勃勃地恢复发展起来,日渐兴旺。

下柏古寨关帝古庙会

绛县下柏古寨关帝古庙会最早始起于道教盛行的明朝。开始只是为关老爷建起庙,人们出于对关公的崇敬,前来庙里上香,磕头,祭祀。大约从乾隆年间开始,香火逐渐旺盛,祭祀者逐年增多,不仅有本县塬下各村的,而且还有曲沃、翼城的。起初没有固定时间,后来把关公生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统一祭祀日。每到这天,人们成群结队的蜂拥来烧香磕头。通往山上的唯一一条几尺宽、几里长的山道上挤满了人,犹如一条黑色的长龙。继而,由单一的祭祀活动延伸为物资交流大会,逐步发展成土特产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在这里,卖吃喝的,卖锨把扫帚的,卖木炭柴禾的,卖牛羊的,卖山货的,卖粮食的,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到清同治年间影响波及周边县甚至外省,曲沃、翼城等县有来这里收粮食和中药材的,万荣县和河南洛阳等地有在这里贩棉布的。寨子上放不下,许多商贩索性到坡下的沟里、地里从事交易。逢会正日总人数约万人以上。不少附近的老百姓白天祭拜了关公,赶了庙会,晚上看完戏才兴浓意尽的回家休息。

下柏寨古庙会一直到清道光年间,历时百年有余,被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下柏村四月八庙会取代。巧的是,下柏村亦有关帝庙,故仍以关帝庙会名之,会址在该村思明楼一带,自清至今,除日寇入侵和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庙会基本没有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