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民间社火

斗 虎

大交镇的斗虎,是绛县社火活动中的一朵奇葩。当地群众称之为“耍老虎”或“老虎上山”。此节目系1919年由河南清华传入绛县大交、续鲁、东杨三村,大交村的李清录,是民间斗虎绝技的翘楚。斗虎表演与舞狮大同小异,关键难度在“上山”表演。“山”由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独木竖起,顶端置放不足两平方米的木板平台,平台上再放一把老式圈椅为“山巅”,四边用结实缆绳牵引固定,并引有两根上“山”的绳索。表演时,两位身披虎装的扮虎艺人脚踩缆绳,边表演边攀登,直到“山顶”,还要在圈椅上腾挪跳跃,上下翻滚,惊险幽默,极为壮观。

狮子舞

绛县狮子舞以安峪镇董封村、安峪村、古绛镇乔村、东吴村的表演技艺为最高。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称文狮子,又叫“硬圈狮子”。就是在狮子皮内撑一竹圈,外形与真狮子大体相同,唯脚上制一钢爪。另有一人扮作文人,头戴软巾,颏下三绺长须,褶子穿着,手持拂尘,用一铁索牵引狮子。此种狮子,常耍于地摊。斗狮子者持长矛、大刀、九节鞭等类武器,单人与狮相斗。在搏斗中,翻滚跳跃,动人心魄。另一种是“软皮狮子”。作一狮皮,表演者下肢到脚面束上皮毛狮爪,有的穿一软靴,二人操作,前者摇头瞪目张口,后者摇尾,或翻滚或直立,或跳跃或攀高,二人配合默契,除了在地摊表演外,还可表演登高台、上刀山、卧麻杆床、上老杆等特技。在表演时有锣、镲、鼓、鞭炮、火铳、梢子棍等助威。

锣 鼓

绛县锣鼓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演奏技术丰富,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粗犷为特点,充分展示了故绛人民质朴豪放的气质。清至民国,绛县东关村太原百人锣鼓名闻遐迩。新中国成立后,绛县横水、宋庄等地的锣鼓影响深远。近年来,东吴、卓子沟等村的锣鼓也颇受好评。绛县锣鼓的特点是气势宏伟,声势浩大,一般在百人以上,有的甚至达300余人。鼓点精湛,打法巧妙,4面鼓一组,成双成对,由简到繁,时而敲一鼓,时而互碰鼓棰,并运用磕、擦、搓、挑、敲和碰等花敲干打手法演奏,表演中变化丰富,繁简有序,配合默契。曲目有《秦王点兵》、《滚核桃》、《老鼠娶亲》、《狗撵鸭子》、《黄河鼓韵》等,无论在内容、气势上,还是在结构、节奏、演奏技术上,均表现不俗,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