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不起眼的牙却致使病人失去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发生在浙江省永康市的一件真事。近期该患者在当地一口腔机构一次性拔掉23颗牙并同时种植12颗牙,随后便疼痛不止,过了13天后因心脏骤停而撒手人寰。这条新闻报道,无论是对公立医院口腔科,还是个体牙科诊所,都是一个警醒与反思。
去年,国家医保局将曾经上万元一颗的种植牙价格直接降到千元以内。山西晋南诸多地区为更好地落实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措施,使广大患者真正享受到实惠,参与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的医疗机构共有39家,包括10家公立送疗机构,29家民营医疗机构,中选产品共40个,乎均降价55%。种植体价格及医疗服务价格的下降,为更多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改变人的“种牙贵、种牙难”的状况,以更加亲民的价格,让更多人享受到种植牙带来的福祉。
然而当种植牙价格降下来以后,一些专治牙病的医疗机构、诊所、门诊利欲熏心,别出心裁,打起来了歪主意:
一是到处散发、张贴广告,以“免费检查”、“低价体验”方式吸引患者,再通过增加服务项目、添加耗材、捆绑消费方式,增加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花销;模糊、夸大患病情况,制造焦虑诱导消费。
二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牙病治疗一窍不通,医疗机构医生夸大其词,故弄玄虚,通过话术让患者接受自己的治疗方案。选择修复治疗还是拔牙种牙,灵活度很大。
三是为了多赚钱,坏牙拔,病牙也拔,甚至还哄着拔好牙,受拔才能多种,在拔牙数量上让患者多掏钱;拍牙片,进行全口排查,出具一个包括检查费、拍片费在内的全包方案,一颗牙的治疗费用高达七、八千元,让患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吕梁市的程某,因为拔了一颗牙又种了两颗牙,就花了24000元;山东省的舒某听信某机构宣传,在孩子8岁半时给其戴上扩弓器,又使用了半年的斜面导。经过一年的正畸,该机构又建议给孩子戴上隐形牙套,等12岁后进行牙齿排齐矫正,18岁后最终定型。后来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告诉她没必要进行扩弓治疗。在“越早矫治效果越好”、“上午种牙下午吃肉”、“当天拔、当天装、当天用”、“无痛拔牙,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等冠冕堂皇的广告下,牙病患者不是踩坑就是掉进消费陷阱。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缺牙问题严重,人均缺失牙齿7.5颗,只有18.3%的人牙列完整;在65至74岁老年人中,牙周健康率仅为9.3%,恒牙患龋率达98%。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一些孩子早期的牙齿“地包天”现象可能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改观;正常情况下,孩子的面部生长发育不会因整牙发生很大改变,要警惕“越早矫治效果越好”背后的销售连环套。对于成年人而言,拔牙种牙非小事,治疗不可太随意,治疗时最好能把病史、服药史、治疗史都告诉医生,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判断。拔牙有严格的适应症,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尽量避免上当受骗。
面对拔牙、种牙市场乱象,在此建议:
一、发挥公立医院主渠道作用,健立建全口腔科室,充实医生护士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从专科、本科院校聘请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将口腔科室医生护士送专业对口院校深造。
二、规范种牙市场,推进价格标准透明化。卫健部门要围绕种植牙全流程做好价格调控和公开工作,建立价格透明化机制,拔牙、种植牙、诊疗服务收费明码标价,悬挂于墙,让患者就送提供信息参考。同时,督促医疗机构公开其服务价格、治疗方案和可能的凤险,让患者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三、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名不符实的虚假广告和直播带货违法行为,查处非法行医的“南郭先生”;落实好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让种牙行业回归质量和服务,使更多老百姓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