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21 年的 79 元增长到 94 元,28 类免费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全面推广“一号管三天”、入出院“一站式”服务、预住院“一提前”服务等“六个一”优质服务……11月 20 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
深入开展健康山西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实现“少得病、不得病”的目标。
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 元增长到 94 元,28 类免费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
接种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 90% 以上,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9.29%、79.19%,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从2015 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5.26%。
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健康知识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 2022 年的 25.40%提高到今年的 27.64%。
创新实施“建高地、兜网底、
提能力”强医工程
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依托山西白求恩医院、省肿瘤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临汾、运城、长治、大同布局 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4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较建设前平均增长47.5%、65.9%、45.6%,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89.6%。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正在加快推进。
着眼“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以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行动为抓手,兜牢基层服务网底。依托乡镇卫生院,3年建设91个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次中心。
今年首次将 328 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实施“双千行动”,为村医每月补助1000 元,每年支持 1000名村医大专学历提升,稳定村医队伍。同时建立基本药品配送保障机制,让村卫生室“有人看病、有药治病”。
着眼“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以“每个县要有 1-2 所好医院”为目标,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支持 5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创新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累计下派3000 多名三级医院高年资专家驻点帮扶县医院,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向县域倾斜等政策引导,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 88% 以上。
深花以公益性为导向
的公立医院改革
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全面落实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三医”改革举措。
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服务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运行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格,调增部分由医保统筹补偿,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2023 年,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 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较上一年缩短半天。
持续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我省从 2022 年起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围绕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省政府连续两年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
2023 年,新建、改扩建了 117所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增加了1.24万个托位,实现了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给予财政补助,明年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路径,全省 80% 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两年改扩建护理型养老床位1333 张。
全省登记在册的医养结合机构 121所、床位2.5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达到 97% 以上。
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全面推广“一号管三天”、入出院“一站式”服务、预住院“一提前”服务等“六个一”优质服务。
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影像数据互通共享。
在全省 1447所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惠及 56.2 余万人次,节省费用 7600 余万元。
“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接入 4759 所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已达2万余人。
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预防接种证办理、户口登记、居民医保登记等7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理 1.5 万余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