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张月英 不忘初心勤作为 为民服务勇担当

张月英,1976年至今担任绛县南樊镇人大代表,1985年至2017年任陈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几十载,她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强村富民,兢兢业业,尽其所能,是陈家坡村沧桑巨变的开拓者和见证者。

陈家坡村,位于南樊镇南部最高处,全村82户332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村落位于山坡之上,地势较高,村民无论是饮水还是交通都极不方便。张月英任职以来,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多次奔波于公路段、交通局等单位,争取财政资金的同时她还联系乡镇部分企业筹集资金,于2005年修通陈家坡村至新三村的2公里村通道路,她也因此获得了农村道路建设优秀个人称号。由于陈家坡村地势较高,村里人畜吃水一直是个难题,村民们不是到几里外的山沟里担水吃,就是在院子里挖旱井囤积雨水饮用,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月英积极跟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跑项目、筹资金、联系施工队,终于在2005年实施了陈家坡村人畜吃水改造工程,在村里建起了蓄水池、铺装了管道、安装了水表,至此,陈家坡村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而担忧。为了强化党建引领增强组织凝聚力同时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张月英于2014年利用撤并后的村学校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0余间,新增图书室、卫生室,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是关键。如何让陈家坡这个“旱疙瘩”上的82户村民告别传统耕作富起来,是张月英一直思考的问题。干一天,就要办一天实事,在她的眼神中透漏着坚定的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多次商议和外出考察结合陈家坡村的土质等实际情况,张月英决定在村里引进中药材和山楂种植。要改变村民多年形成的传统耕作理念谈何容易,刚开始,村民们对村里的号召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张月英和村两委干部身先士卒,率先种起了中药材,建起了山楂园,做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如今,陈家坡村已经形成了以山楂种植为主的林果业,以生地、黄芩等为主的中草药种植业,夯实了集体“家底子”, 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随着行政村合并政策的实施,陈家坡村和郑柴村合并,虽然现在张月英已不在村内任职,但是她仍心系村民、心系村里的建设与发展。她时常去慰问老党员和村内孤寡老人,在送去生活物资的同时,还帮忙打扫屋子院落,给老人剪头发,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2023年,她又配合村两委争取到了2.4公里机耕路建设项目,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施工修建她都全程跟进。夏秋时节,农作物无处晾晒,她又积极与县乡村振兴局联系沟通,于2024年,在村里修建小广场5处,收获季节晾晒,平日休闲娱乐,充分发挥了小广场的价值。

作为多年的乡镇人大代表,张月英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民代言,履职尽责。村子合并后,陈家坡片区没有医生,老人看病极不方便,她及时向上反映,现已得到解决。镇卫生院会定期安排医生入村,为村民提供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并带来常需药物。陈家坡进村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张月英提出了《关于修缮陈家坡进村道路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反映到县人代会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现在已经进行了道路测量,项目正在规划。

张月英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在前行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让贫穷落后的陈家坡村实现了走向富裕的美丽蜕变。一本本“优秀村支书”、“优秀党员”的荣誉证书,是对她多年来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精神最好的诠释。

宋泽哗/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