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姓狐,名偃,字咎犯,又称子犯或舅犯,系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现绛县范村为其故里。他随重耳出逃19年,有“文公心腹”之称,深为晋文公倚重,官至上军佐。
晋献公末年,骊姬乱朝,狐偃随公子重耳奔走于蒲(今山西隰县)。献公卒,晋大夫里克杀死奚齐,使屠岸夷到蒲迎立公子重耳。重耳犹豫不决,询问狐偃。狐偃认为当时国内丧乱,众亲不顺,在根基上不深时不宜回国。不久,里克游说于秦穆公,秦国又使公子挚借口吊重耳丧父之忧,告诫重耳应该得国于丧,指出“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又是狐偃阻止说,以父死在堂而求利,即不能以仁以信治天下。重耳听了舅父之言,婉言谢绝了秦使。
狐偃是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的第一大功臣。晋文公出奔在外19年,其间投奔中山,入齐之谋,纳秦女之计,皆出于狐偃。勤王之初,晋文公忧虑,请教于狐偃,他说:“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在矣,事若不成,补国定之阙,勤夫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在矣,君其无疑”。结果终于成功。狐偃不仅每每在关键时刻为重耳出谋划策,而且时时提醒重耳不能耽于安逸。重耳结束19年的流亡返回晋国时,下令将笾豆、席蓐等食宿之旧物扔掉,随员中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靠后行走。狐偃以哭谏终使重耳明白成大业者不能忘本的道理。
晋文公即位后,一心想使晋国崛起于诸侯之林,为此他问计于狐偃。狐偃说:要在诸侯中成就霸业,使民善战是关键。而要使民善战,必先做到信赏严明,不避亲贵。于是晋文公下令田于圃陆,日中为期,迟到者必行军法。文公的至交颠颉后至,文公挥泪斩颠颉之脊以明法。此后果然晋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此后,晋军兴兵伐原,克之。伐卫车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返为践土之盟,遂城衡雍之地。尤其是用狐偃伐木诈伪之计败楚城濮,一战而霸中原,从而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主地位。
正如朝非子所说:“舅犯一生夙兴夜寐,卑身贱体,明刑辟,治官职,进善言,通道法,破家以便国,杀身以安全”。评价可谓中肯。
狐偃死后,在故里绛县范村盖有将军庙,大殿现保存基本完好。
【介子推】现绛县郇王村为其故里。他是晋文公出逃在外19年的五大随臣之一,为晋文公回国即位立有大功,但不居功自傲。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重耳一行数十人从狄逃出时,头须盗走盘费,众人饥渴难耐。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熬成肉汤献给重耳,重耳食后问此处从何得肉,介子推说:“臣之腿肉也,臣闻‘孝子杀身以事父,忠臣杀身以事君’。今君子乏食,臣故割腿以饱君子之腹。”重耳垂泪曰:“亡人累子甚也,将何以报!”
重耳归国,是由于晋国人的欢迎和内应,秦穆公派兵援助,也是重要条件。当秦兵护送重耳一行过黄河的时候,狐偃对重耳说:“臣从君多年周旋天下,自己知道所犯错误不少,当然君更清楚,我请求从此离开!”重耳发誓说:“我回去如果不跟舅父同,凭河伯做证!”随手把一块玉掷入河中。他俩这段话,介子推在船中听到了,笑着说:“天助晋公子,子犯乃认为是自己有功,向君要挟,实在可羞!”遂不屑于与这些人同位,因之便想法脱离他们。
晋文公即位,对从亡者论功行赏,介子推不言官,禄亦弗及。介子推的母亲,十分贤慧,有天介子推和母亲谈到此事,感慨地说:“窃人之财,还叫做盗,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这是什么?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真不能同他们共事了!”于是母子二人偕隐绵山。
介子推的随从们怜惜介子推这种遭遇,在晋文公官门上悬笔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见到这题词,悔不赏其功,派人遍地寻找,不见踪迹。后来听说他陷入绵山之上,草衣木食,艰难度日。有人说介子推对老母十分孝顺,只有放火烧尽绵山林木,他才会出山,于是命人举火焚林,大火三日方熄,介子推始终不出,母子相抱被烧死在绵山枯柳之下。晋文公命人寻其骨,葬于绵山,并为之立祠,并把围绕绵山地带,封为“介推田”,将绵山称为“介山”。
介子推这种忠心辅国和不为名利、孝敬老母的崇高气节受到人们的世代敬仰。寒食节即来源于介子推此举。每年的清明节,全国人民禁火纪念介子推。在介子推的故里绛县,人们上坟归来时将折柳插于门上。在绛县郇王村南坡上现有介子推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