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井庙神鱼的故事
◎ 呼红红

以前,绛县北册村西北大约三里处的河滩边上,有个古庙,人们称它为井庙。庙中正殿有三个圣母塑像排列。香案上香烟缭绕,贡品丰富。南边是个大舞台,东边西边的十间厢房里,百十多个神女塑像,千姿百态,形象逼真。院子里的西边有个浅井,清澈见底。就因这个井的缘故,人们才把这庙叫作井庙。每年春天,在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三月初三,井庙庙会由大郡、磨头、大交三村联合主办。井庙庙会中有民间社火表演,竹马旱船、龙灯鱼灯、花鼓秧歌、高跷,还有二鬼摔跤。猛虎上山是大交村人的拿手好戏。就是两人披上人工制成的老虎皮,通过两根粗绳,爬到十五六米高的杆子上,然后在拴着的两把椅子上耍弄半天,非常惊险,扣人心弦。求神拜药的善男信女们成百上千的在井庙里烧香磕头,敬献贡品。更有不少还愿的人们,敲锣打鼓,鞭声不断,炮声连天。井庙会波及曲沃、翼城、新绛、闻喜、侯马、浮山等地。从三月初二晚到三月初三深夜,是井庙会的高潮。高潮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这一天一夜里有个规矩——走神路。从东南偏门入庙,有一条两边长满蒲公英的小路直通正北殿,这段路为神路。要是在这一天一夜中能走上神路,一年中腿脚不疼,免灾避邪,四季平安。如这一天一夜里不走神路,走别的路进正殿门,就为邪路。走上邪路,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崴脚伤腿,一年不得安宁。有如此重要热闹的井庙会,那赶会的人自然是人山人海。这一个偏僻不大的井庙会兴起如此盛会,吸引来方圆数百里的人,数百年常盛不衰,原由是井庙里有神,还有一段传奇的神话。

相传很久以前,大郡、大交、磨头三村的村首,在一年的大年初一夜里,同时做了个梦。梦见王屋山上的王母娘娘身驾祥云,手提一个黄包袱,路过此地,见是一块风水宝地,就撒开包袱,丢下了一块石头。大年初二,大交、磨头的村首同时去大郡村的村首家里拜年,说起梦里的事,三人说出的梦一模一样,半点不差。于是三人同时来到王母娘娘丢石头的地方察看,看见地上有个深坑,拿来镢头一刨,刨出磨盘大的巨石。石头青中有白,白中带黄。白的如白云,黄的像金子般闪亮。三人认为这是王母娘娘点化,托他们三人在此兴建庙宇。三村首于是商定,三村出资就地建庙,说定后就马上动工。可动工需用水,便决定就地打井取水建庙,井址就选在王母娘娘丢石头砸的那个深坑。打井的那天太阳快要落山时才破土,人们并没干多少活便收工回家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去打井时,人们傻了眼,只见水井已被掘成,且井壁平整光洁,井水清澈透亮,直到井口。人们这才知道是王母娘娘显了灵。因为井里有水的那天正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于是庙会就定于从三月初三开始,为期十天。

为了感谢王母娘娘的恩典,人们就把那块石头刻成了石碑。石碑正面刻有“王母圣恩”四个大字,反面刻上“王屋神石”四个大字。这块石碑就立在井边。奇怪的是,井的四周到处长有柏树,柏树见风就长,几天功夫,便丈把高,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有两个大树根露在地面上,皮带黄色,互相交织在一起,人们称它为神柏龙根,把井里的鱼称为金鳞神鱼。神鱼忽隐忽现,在井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若有人捕捉,它们便会钻到柏树的根须中去。有那么一年,新绛有个姓马的人,人称二杆子。马二杆子带着儿子来赶庙会,趁人们不注意,偷捉了一条鱼带回家里。当天半夜,儿子的肚子疼得死去活来,在炕上乱打滚,马二杆子明白了儿子肚子疼的原因,连夜一路小跑赶到井庙里,把鱼送回到了井里,并向王母神像祷告求饶,直到头磕出了血,儿子的肚子疼才好了。此事传出后,谁也不敢动井中的一草一鱼了,由于年年庙会,向神鱼敬贡品的人太多,就把井底填去了不少,井就变成了池子,可人们还习惯叫它井。天涝时,井里的水就一直在井口,不管用不用水,用多少水,井水还是老样子。天旱时,井水就溢出井口,哗哗地向外流,顺势而下,能浇北册、磨头好几百亩地,而且天越旱,它就流得越快,水量越大。

到了1937年,日本人侵略中国,占了绛县。大交成了日本军队的一个据点。红庙里(即现在的大交初中校址)驻进了日本军队。日本军队来后要修炮楼,就派人把井庙里的殿堂和厢房拆了,砖头木料成了修炮楼的好材料。鬼子们住进了炮楼里,控制了人们走续鲁、翼城、绛县、侯马的几条大路。还经常出来杀人放火,抢东拿西,要粮要钱。吃饱喝足的日本兵们在炮楼的眼上乱放枪,把中国人当成活靶子打死喂狼狗吃。人们恨死了这些日本兵。五百多年历史的井庙会就这样在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下不存在了。1942年,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绛县东山一带活动,把日本军队打得支撑不住了,住在红庙里的王八蛋们没有刚来时那么疯狂了,像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东西供应不上,少吃没喝的,缺穿少戴的,就只好靠抢夺老百姓的东西为生。红庙里驻了日本军队一个班,说是一个班,其实,被老百姓打死打伤的也只剩下五个人。这五个人中有个头领,此人下巴奇长,满脸带毛的横肉,像狼狗一样凶残,因此,人们叫他狗头太君。狗头太君三个多月前吃完最后一个鱼罐头,就再没尝到过鱼腥味了,快馋死了。日本是个岛国,海产资源丰富,有吃鱼的习惯。狗头太君向部下打听附近哪里有鱼可捉。有个汉奸告诉他,井庙那儿有个池子,池中有鱼,人们叫作神鱼,是不能吃的。除此再没地方有鱼了。狗头太君骂道:“哪有鱼不能吃的道理,什么神鱼,大日本皇军不信。”于是,狗头太君亲自带着三个士兵来到井庙捉鱼。可忙活了大半天,一条鱼也捉不到,鱼都钻到柏树须根里去了。狗头太君气得发疯,就派人从炮楼里拿来了一箱子手榴弹。手榴弹拴在一起,拉开线,扔进了井中。井炸坏了,鱼死了不少。狗头太君把死鱼捡起拿回炮楼,命令只做给自己一人吃,别人不得食用。狗头太君刚吃下两条小鱼,肚子便疼得要命,不一会狗头太君死了。附近的老百姓非常高兴,拍手叫好。有的说是王母娘娘显灵了,吃了神鱼就得死;还有的说是狗头太君对部下太刻薄,是士兵恨他,在鱼里放了砒霜把他毒死了。反正,不管怎么说,狗头太君是死了。他死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井庙里的几个日本兵和汉奸没支撑几天。一天夜里,炮楼在一片火海中飞上了天。此事更被当地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现在,井庙当然是不存在了,痕迹都难寻到。可是井庙的来历和井庙神鱼的种种传说,在绛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