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大秋作物收获到晚秋作物收获,玉米价格一路走低,不断下滑,从9月份的每斤0.9元下降到10月份的0.8元,再到11月份的0.7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下降了0.48元至0.23元,受玉米价格的影响,小麦、麸皮、大豆、稻谷也难逃厄运,小麦从国庆前的每斤1.15元至1.2元跌至1.05至1.1元;大豆也从每斤2.41元降到1.92元。农民埋怨说:"俺们种的粮食越来越不值钱了!"
农民种地不仅仅是图的是粮食丰收能卖上个好价钱,还担负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生产。无论是播种小麦还是种植玉米,都要经过整地、施底肥、播种、追肥、浇水、除草、喷药等各个工序来完成,小麦、玉米一年两茬作物仅灌溉浇水就达6次之多。水电费的高位运行、大型农业机械作业费用的居高不下、农资价格的水涨船高,大大的加大了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资与投入,如若算上投工,纯粹是赔本买卖,遇上低粮价可谓雪上加霜。
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全线下挫,在往年并不多见,国际低粮价与国内库存积压成为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所产生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
一是种粮投入减少,化肥市场受到冲击。往年的经验是农业好,肥市兴;粮价高,肥走俏。反之,种植收益大幅下降,农民觉得没必要用高价肥料,更倾向于购买低价肥,甚至少施或不施肥料,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种植面积减少,撂荒土地增加。往年由于粮价看好,农户除种好自家的口粮田外,还流转别人耕地,或承包一些瘠薄地、河滩地种上粮食;有的农户本来一年只种一料小麦,也回茬复播玉米、豆类作物,使有限的耕地释放更大的作用。粮价连续走低,让农民接连受到打击,势必影响到农民对耕地的投资,田间管理将会放松,出现土地荒芜现象。
三是外出务工大势所趋,"谁来种地"成为课题。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村庄"三留守"人员使得"谁来种地"成为难题,农村的种地、养老、教育、治安诸多问题叠加一起,愈加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他强调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习总书记从战略高度阐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一、指导农民认识市场,为他们排忧解难。古人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教育农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粮食的生产,做到粮价减面积不减、粮价低投资不能少、粮价跌热情不能跌。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帮助农民销售手中的存粮和余粮。
二、结合各地实际,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在保障粮食面积的前提下,腾出部分闲散地块种植大葱、大蒜等蔬菜,也可种植谷子、高粱等小杂粮及油葵、蓖麻等油料作物,填补空白点,补市场短板,培育一批专业户、专业村。
三、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资金,及时兑现种粮直补政策。小麦、玉米直补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惠农政策,对克扣、截留粮补政策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决不能打折扣,以保证种粮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