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6-7-8)
致敬,盛开在城市里最美的“黄玫瑰”
——聚焦绛县角逐第17届全国“群星奖”环卫工人题材舞蹈《扫街》
康保平/文  陈 欣/图

盛夏的夜晚,凌晨3时,闷热的大街上一丝风也没有。路灯也是一幅没睡醒的样子,努力地睁着惺忪的眼。连续几天的高温,街道两边法桐的叶子尽力地舒展着。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带来的一阵嗓音,四周一片寂静,一切都是一场暴雨的前奏。和平时一样,一个年轻的环卫工走上自己的岗位,边挥汗如雨地舞动着手中的大扫帚边等待他的搭档……

舞蹈《扫街》剧照


5月24日晚,由绛县文化馆精心编排的环卫工人题材舞蹈《扫街》在省歌舞剧院正式亮相。《扫街》选材独特,以小见大,感人至深,以山西当代舞的形式展示了环卫工人这一城市建设者群体的大情怀,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14位演员,尤其是至今仍工作在环卫第一线的蔡星明老人,他们身着橘黄色环卫制服,手持大扫帚,舞蹈动作张弛有度,展现了艺术和生活最佳的结合点。爱国、敬业、友善、奉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节目始终;激情、亲情、友情、温情,人间真情淋漓尽现。

A
小选题 大创作 于平凡中显伟大

环卫工人坚守着城市的美丽,被人们赞誉为“城市黄玫瑰”和“城市美容师”。但环卫工人普遍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低,日平均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且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每天辛勤劳动只为换得城市清洁。近年来,虽然讴歌这一特殊人群的文艺作品不少,但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并不多。

今年2月中旬,刚过完春节。在山西省群艺馆副馆长刘宇宁的指导下,绛县文化馆正式排练环卫工人题材的舞蹈《扫街》。因为,环卫工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令她感动,她希望通过文艺作品歌颂这一群体。

本来,绛县文化馆角逐全国“群星奖”的节目是民俗舞蹈《红溜溜的灯》。该节目在报送国家文化部参加第17届全国“群星奖”比赛的作品中,获得山西省舞蹈类第一名,并作为开场舞参加了央视2016农民春晚节目,大年初一至初五在央视农业频道七套滚动播出。但由于国家文化部对参评作品要求“小投入、小制作,有生活、接地气,小作品、大情怀,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舞蹈《红溜溜的灯》由于道具规模、时令冲突等各方面原因,再去角逐“群星奖”显然是不合适的。

放弃,还是重头再来?《红溜溜的灯》从2014年开始反复加工创作,至今已有两个年头,离复赛只剩几个月的时间了,重新选题,重新排练,谈何容易?拼一下,还有可能,但放弃,是绝不会有一丝希望的。在副县长张建波的鼓励下,绛县文化局一班人重振精神,迅速投入了紧张地排练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找到平时扫地和舞蹈表现的最佳结合点,《扫街》的编导——太原师范学院舞蹈教师赵洁,带着演员们跟着环卫工一起扫街。“他们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来清扫,一直忙活到早上7时,回去吃口饭,再接着从8时到12时工作,然后从下午2时30分忙到晚上7时,那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与精神。”赵洁略显激动地说。

三个月以来,县文化局局长都俊杰、文化馆馆长陈建立等一班人本着树立精品、打造特色的原则,精心组织,忘我工作。演员们更是把这次舞蹈排练是当作公益事业来做的。即使腿部、胳膊或手部受伤,他们都始终都在坚持。尤其是县住建局环卫工人蔡星明老人,已是六七十岁高龄,整个舞蹈以他扫街为主线,参加排练的同时还得做好本职工作,到省城参加节目录制,他的工作由老伴替他完成。这一切都令人感动!

B
小细节 大情怀 于无声中见真情

在舞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随着一声雷响,下雨了。大爷不管不顾,仍然弯着腰扫地。雨越下越大,年轻的环卫工人们用扫帚为老人搭起一把把“伞”呵护着老人,而沉浸于工作中的老人却浑然不觉。雨停了,大爷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疲惫地坐在路边小憩。年轻的环卫工人奋力地舞着,或扫、或推、或挑、或用手拨开堵在下水道口上的杂物,让马路上的积水及时散去。

雨后,气温明显降了下来。怕大爷着凉,一个年轻的环卫工依偎着大爷,用身体为他取暖。雨过天晴,东方露出鱼白肚的时候,在所有人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完成了凌晨所有的工作,收工回家。年轻的环卫工背起大爷,青年、中年、老年一个团队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后绿树成荫,一片和谐。

《扫街》让人感动,感动的是整个舞蹈充满着一种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激情;充满着一种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亲情;充满着一种互相关心、密切合作的友情;充满着一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温情。向环卫工人致敬,让人敬佩是的环卫工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向环卫工人致敬,让人敬佩的是环卫工人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向环卫工人致敬,让人敬佩的是环卫工人鞠躬尽瘁、赤胆忠心的奉献精神;向环卫工人致敬,让人敬佩的是环卫工人老带新、新敬老,一茬茬、一代代琐碎却伟大、平凡却高尚,薪火传递的传承。

如果说每个城市的生活就像一部交响曲,那么环卫工人就是这乐曲中小小的音符,正是这一个个的音符奏响了城市和谐的主旋律,正是这一个个的音符奏出了高亢激昂的时代强音。他们挥起扫把、舞动人生,他们播撒美丽、守望忠诚,他们是“城市形象的雕塑手”、“市容环境的美容师”,他们是“夜里最晚的灯”、“城市最美的景”。

在山西歌舞剧院黄河剧场,节目现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随着情节的发展,情绪也随之起伏,感动处许多人都流出了泪水。大家认为,《扫街》舞出了环卫工人的热情,舞出了环卫工人的艰辛,舞出了环卫工人的心声,得到了观众的共鸣。

C
小岗位 大体验 于表演中获真谛

绛县文化馆副馆长徐艺告诉记者,《扫街》演员都是业余的,多为20来岁的年轻人,有纪检干部、中学教师、大学毕业生等,每天排练前都要体验生活——扫街半小时,环卫工人让他们深受感动,体验到了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排练时就会更加投入和富有情感。

演员中真正的环卫工人蔡星明老人,面容和善,乐观开朗,他在舞蹈尾声处展现的灿烂笑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老人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太原做生意,一个在东北发展,生活的都不错,也孝顺,专门为他和老伴在绛县县城买了单元楼。从绛县拖拉机厂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可闲不住的他硬是托关系当上了环卫工人。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七八年,并且这么多年来几乎没请过什么假。儿子、媳妇有时请他去省城居住,老人总是说岗位离不开他。表演间歇,老人还不忘本职,与山西歌舞剧院门口的环卫工人交流工作经验。

采访间隙,赵洁老师向记者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每位演员的名字都能体现在报纸上。就这样,他们席地而坐,分别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此一一呈现。

在绛县纪检委工作的小伙子张强表示,作为非专业演员,演这个舞蹈,难度比较大,对于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磨炼,但加快了成长历程。“做到严格自律,上街再不乱扔垃圾了”,他呼吁全社会尊重环卫工人,爱护环境。

大学毕业生王烽皓感觉自己通过这次排练,收获颇丰,令人难忘。

贾峰说,像蔡星明老人这样的环卫工人值得年轻人敬佩,“应该好好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认真踏实的敬业精神”。

张帅感慨道:“他们每日辛勤工作,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他们已在工作。工作是不分贵贱的,我们生来是平等的。”

每天清晨,牛辉都会和蔡星明大爷一起扫大街,“聊天时我才知道他们全年无休假,还经常做挖地沟等各种脏活累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确实不易啊!”

清扫完的第二天,原慧君就喊腰疼了,“而大爷扫了七、八年,到底是什么精神在支持着他呢?”他自己也被舞蹈《扫街》打动了,希望大家都来学习这种精神。

朱东革认为,有很多反映普通老百姓工作与生活的题材被人们忽略掉了,如今这个舞蹈恰好成为弥补当代人精神欠缺的一面镜子。

赵龙是实验中学的一名老师,除了环卫工人,令他感触最深的还有舞蹈老师赵洁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今后我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对待专业更加严谨细致”。

周艳跳的声音低柔,却也充满了力量,她告诉记者:“环卫工人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将其融入文艺作品中,可以很好地传播正能量!”紧接着,小伙子安泽说道:“他们的年龄与我的父母年龄相差无几,通过排练这个舞蹈,各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父母还说我变得更懂事了。”

外表文静的任晓云也感觉自己经过此番磨炼,变得更加成熟了,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人没有做好,事也就做不好”。赵志浩则希望尽一己微薄之力,唤起人们对环卫工人的尊敬,同时也期待文艺界多多关注这些平凡的人物,挖掘其精神核心。

《扫街》的全体演职人员,现在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管看到哪里有垃圾都习惯地捡起扔到垃圾桶,不管是排练场地还是演出场地,结束时,每次都收拾地干干净净。

《扫街》展现的是环卫工人惟精惟一、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展现的是环卫工人恪尽职守、持之以恒的社会价值。通过真实的环卫工人和演员的融合表演,把普通的大扫帚作为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和谐画卷,亲切真实,生动喜人。这是对人生价值的弘扬与传承,也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演出现场,政府副县长张建波满怀深情地说。

相关链接:“群星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社会文化艺术最高奖,由国家文化部主办,每三年一届。今年10月将在陕西西安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节目评选。我省文化部门专门组织开展了山西省第十七届“群星奖”比赛,全省共报送音乐作品65件、舞蹈作品48件、戏剧作品30件、曲艺作品24件、合唱作品16件。据了解,由运城市文化局选送的舞蹈《天下伢伢(爷爷)都长寿》、《扫街》和鼓乐《少年中国》3件作品从全省近2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复赛,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地市级首位,彰显了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及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