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1-2-3-4-5-6-7-8)
【乡镇党委书记谈精神文明创建】
对乡镇基层工作的几点思考
◇ 泰 康

乡镇处于政府机构的最基层,乡镇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特别是当前,农业、农民、农村社会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正处于转轨期和结构变化的临界点上,所以乡镇工作方法的选择,是每一名基层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准确把握“人气”脉络,选择运用工作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用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要了解管理和服务对象才能把工作做好的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的是一个地方的群居村落,往往会具有特定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群体的气质特征,通俗的说就是“人气”。例如:“垣上人吃软,垣下人吃硬,不上不下的软硬不吃”(注:垣上、垣下是一个县域片区的划块地名)。“吃软”是指“套近乎”的思想工作比较容易沟通,易于感化,情理感性。“吃硬”是指性情刚烈,性格倔强,爱认“死”理,必须以理服人,以法治事。最愁“软硬不吃”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最无奈,大多只能选择“软磨硬泡”灵活应对,具体问退具体解决的方法。

宏观认识发展过程,引领指导工作实践

农村两委换届是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换届工作的成败,决定了一个村的稳定发展和建设,更是乡镇发展的基础条件。做好换届工作除了掌握政策和实际情况外,也要熟知历次换届的发展过程。农村两委换届这种村民自治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第一到第十届农村两委选举,每届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不同地区的选举之间也不尽相同。城镇化程度高的村镇,大都规模较大、人口集中、信息流通快,经济也比较发达,所以人的认识相对先进。而偏远山村相对闭塞,地广人稀,各方面则较为滞后。比较起来,两者在发展进度上会有一个时间差,或者说是慢半拍,这就导致后者走的往往是前者走过的路。既然发达地区已经走过了,那么不发达的村镇能不能借鉴前者的经验,引领和指导自身的工作实践使其少走弯路。

善于发现个体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而且条件大多较差,所以不具备人才“洼地”的优势。只能在现有条件下优化人员安排,争取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概括起来就是“取人之长,各尽所能”。这既体现在工作安排的面上,又体现在任务分工的点上。通俗理解就是“结合个体特别,用其所长”。这个道理简单易行,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也比较普遍。但针对工作对象和任务的特点,能精准发挥个体安排“功效”的情况却不多见。当前信访矛盾化解是乡镇工作的“老大难”,曾有信访协调的一个工作实例,同一个信访诉求者安排不同的个体面对,就出现了不同的效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有的使矛盾化解有的使矛盾激化。这能不能算作“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的启示。

尊重基层具体实践,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具体,可以是我们学习的老师。乡镇基层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有句话讲“能干好一个村长,就能当好一个镇长,能干好一个镇长就能当好一个县长”。这样说当然有些偏颇,但它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村长比镇长难干,镇长比县长难干的情形。过去的现实中就有从一名村支部书记走上乡镇领导岗位,进而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工作重担。这应该是在基层实践的摔打中具备了杰出的工作能力,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的典范。那么,向“优秀村支部书记”学习,能不能成为新常态下,乡镇基层干部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