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降成本,别的成本还有戏,用工成本,我看难!”近日,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涨迅速,特别是在近年企业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对企业构成较大压力。《人民日报》调查53家企业用工成本显示:企业支付1.6万元,员工才能到手7300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资逐年上涨,用工成本“水涨船高”也是实际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燃料等其他生产经营性成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更没有降低的可能性。如此看来,企业以降低用工和生产经营性成本来搏击市场,取得预期效益几乎已经“无路可走”。
然而,不仅在国内,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品牌企业,既没有把降低成本的着眼点放在用工支出上,相反他们却在不断增加薪水和福利待遇来吸引和稳定员工队伍,比如德国很多企业就是把稳定员工和培育“工匠精神”来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种战略,走品质创新和品牌发展之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消化用工及企业各项成本。在国内市场上也不难发现,因为某种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被社会欢迎认可的品牌,在售价上就可能高出同类产品许多,即便如此,依然还比其他同类产品畅销。这本身就说明任何一种产品,其本身的制造成本与销售价格都会随着品质、品牌优劣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产品附加值的上升空间几乎“上不封顶”,付出同样的生产经营成本,在产品品质创新上着眼和走品牌发展之路,变降成本为消化成本,显然比“计较”员工工资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平心而论,我们不少民营企业始终在用工成本上“打转转”,为不断上涨的员工工资甚至法定的五险一金等费用“过重”而怨天怨地,实际上这既是缺少长期发展眼光,又是一种急功急利的心态表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企业中,都存在并不比我国企业低的费用负担,能够在同类产品和服务中脱颖而出的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品牌企业。因此,我们的民营企业应当创新思维,再不能沿袭固有的“薄利多销”经营理念,集中精力把着眼点放在创新产品上,用附加值的增长来消化日益上涨的用工和生产经营成本。
实际上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国内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中早已不鲜见,在众多企业较普遍为用工成本增加,并呼吁工资上涨“不要过快”时,更有企业“逆势而行”,主动增加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来振作精神,凭借思维创新走品质品牌发展之路。也有不少企业在用工成本压力之下,主动选择转型升级,通过生产市场对路产品来消化用工成本的增长,其中无不体现出创新价值。以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减少员工数量来降低。用工成本,固然也是一种思路,但其中依然存在低附加值的“小农经济心态”,可以化解眼前危机,但很难做到可持续。
因此,唯有走产品创新之路,在同类产品中体现出自己的品质创新,用“工匠精神”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用高附加值来消化用工成本,走品质品牌发展之路,才能让企业有底气应对用工成本增长等各种市场环境,并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自《中时网》